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历史向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黄鹏振 王凡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伟大的建党精神、宝贵的经验启示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目标。如何实现从百年大党到百年强党的飞跃,这是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任务。因此,结合这一历史要求,研读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应该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挖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为中国共产党实现从百年大党到百年强党的质变提供经验启迪。

一、准确把握百年赓续的历史主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百年大党奋斗历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句话阐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内在一致性,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不绝的历史任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社会逐渐打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签。此后的100年里,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辛亥革命后,腐朽落后的清王朝被推翻,强而有力的政府却未能建立。300多个具备近代政党性质的新兴团体“你方唱罢我登台”,但都因为不适合中国国情而先后失败。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踏上了艰苦卓绝的复兴道路。百年的征程里,中国共产党把一个军阀横行、列强肆虐、腐朽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正在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即将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充分认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在梳理历史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百年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依据百年历史所总结的“四个伟大成就”意蕴深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救国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社会基础。这个伟大成就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世界明白了有先进领导力量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个伟大成就阐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同时,向世界宣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既有大刀阔斧进行革命的勇气也有从头建设的能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个伟大成就在阐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让世界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仅能够解放思想、打破桎梏,而且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将完成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这个伟大成就指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并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拥有自信的实力和自强的信心,必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深入解读百年辉煌的历史动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深入解读百年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动因。

关于中国共产党成为百年大党的历史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作了两个方面的诠释。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将它作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可以划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伟大建党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的产物。百年的时光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行深致远的理论品格,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一以贯之的历史主题,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中前仆后继;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熠熠生辉的实践底色,不畏艰辛、行而忘我,用血肉浇筑不倒长城;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追逐一生的价值追求,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履行党员责任和义务,始终发挥着模范先锋的作用。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勇前进、开拓进取,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是成为百年大党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成功、四个历史时期的成就之所以伟大,归根结底在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战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砥砺深耕、孜孜以求。

四、明确铸就百年强党的历史启迪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在把握历史的基础上,明确在新的征程上如何铸就百年强党的历史启迪。

回顾历史、解读历史意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当下正值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如何继往开来,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体党员同志、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关系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坚持党的领导,一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二是要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第二方面,要找准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其价值取向,始终以最广大人民为实践主体。找准依靠力量,一是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必须在根本宗旨、根本立场、群众路线、首创精神、发展思想上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必须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力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第三方面,推进科学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科学发展,一是要解决道路和方向的问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要推进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要解决先进理论指导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行动指南。要推进科学发展,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人民根本需求、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相统一,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

第四方面,提供有效保障。在错综复杂的时代环境中,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提供有效保障。提供有效保障,一是要打造坚强的军事后盾。有剑不用和无剑可用是两个概念。打造坚强军事后盾必须在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军队。二是要营造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协和万邦、和衷共济是中国外交的底色。营造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积极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三是要为进行伟大斗争做好准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两个大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百年大党正芳华,继往开来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气势磅礴,是一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视野宏阔,是一篇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版面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