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川陕苏区医疗实践中的奉献精神
川陕苏区时期,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应对战争、争取生存”为己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广大医务工作者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为革命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为巩固和壮大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世人展现了集体智慧。
坚持革命信念,践行勇于奉献的精神。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倘若没有理想信念,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和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川陕苏区大批“红色医官”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熔炉中铸造出来的一支意志坚定、不怕牺牲的崭新医疗队伍,是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医生。他们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胸怀为人民打天下,为创造一个没有压迫的新社会的理想和信念,自愿集合到共产党竖起的红旗下。把自己从事的职业与崇高的革命事业融为一体,为了革命的事业,广大医务工作者将自己的专业乃至生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如火如荼的革命事业,陶冶了医务工作者的情操,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和从医愿望得到提升,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奉献的精神,在苏区医疗战线上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
坚持服务宗旨,践行勇于奉献的精神。为改变川陕边一带人民生活卫生面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川陕省委、省苏维埃、各医疗机构采取各种措施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增进人民的身心健康,有力支援革命。省委宣传部编辑出版了《一般的卫生常识》向人们宣传健康法、公众地方的卫生、防备生病的妙法等基本卫生常识;省苏维埃政府也编辑出版了《卫生常识》,着重说明流行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932年12月21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野战医院和红十师医院为基础,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医院(又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于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均未设立卫生部,因而总医院既是医疗机构,又是集医、政、军、教于一体的医疗卫生工作机构。总医院开创了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模式,医务人员全方位地为伤员进行救治,尽量减少死亡。共产党领导下的川陕苏区医务人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努力做到多收快治,提高治愈率和出院归队率,降低残废率,使医疗卫生工作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
坚持自力更生,践行勇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当时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物质生产极为落后,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药品和医疗器械极端缺乏。为了战胜困难,他们实施了缴获、没收、采购、种植、自制和替代等多种办法解决。由于物资的缺乏,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中医部、西医部都建立了制药机构,并且自制了大批中西药品:缺乏镇痛药,西医部就将鸦片烟提炼成吗啡,经临床验证,镇痛效果好;没有麻醉药,就把漂白粉和白酒混合蒸馏,制成一种叫“哥乐方”的麻醉剂;没有外伤的消肿西药就用中药代替;没有消毒的药,就用盐开水代替。除此之外,没有镊子或其他医疗器械,就由总工厂的铁工自己打造:普通外用器械都是利用废旧钢铁、铜器、铜钱打造的,大小换药镊子、探针、消毒器等则是利用银币、首饰打造而成,没有外用药纱布就用土粗纱布代替。在国民党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和物资封锁环境下,川陕苏区的红军将士、广大医务工作者依靠自力更生、锲而不舍、自主创新、勇于超越的精神,为挽救红军将士生命、保存革命实力作出了卓越贡献。
坚持鱼水情谊,践行勇于奉献的精神。拥军爱民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有别于任何旧的军队的根本所在。战争年代,军队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不仅决定着军事斗争的胜负,甚至直接关系到军队的存亡。我军官兵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从根本上说同人民群众是一种鱼水相依的关系,同那种建立在狭隘的利益交换基础上的实用主义关系,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军爱民,民拥军,我党我军的这一光荣传统在川陕苏区时期的医疗卫生战线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医院与当地的党政联系非常密切,能做到彼此依靠,互相帮助。医院定期召开扩大会议,请当地党政负责人参加,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征求群众对医院的反映;当地党政召开会议,有时候也请医院的负责人参加,互相了解中心工作任务,互相征求意见,因此群众关系相处非常融洽。
20世纪30年代的苏区时期,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忠实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艰苦奋斗,积极为苏区革命事业服务,为中央苏区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苏区的广大医务人员用鲜血和生命构筑、凝聚而成的,在革命斗争的熔炉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道德精神,是“红色医官”们为后人留下的有着重要价值的传家之宝。当今,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医疗卫生行业发生重大变革,医疗技术和医务人员的待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一些医务人员的价值观也因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而发生了偏移,义利观模糊,医德医风也成为了社会关注、人们多有怨言的社会问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纠正医药行业的不正之风刻不容缓。广大医务工作者应传承和弘扬苏区“红色医官”的崇高道德境界,自觉履行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肩负起和平年代“救死扶伤”的使命,积极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