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把好“四道关” 红脸又出汗

唐宗礼

近期,各基层党组织正在陆续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总要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总结剖析和对照检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联系实际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要使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真正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预期效果,必须切实把好“四道关”。

把好自评关,自我批评不怕丑。党员干部要对照百年党史、初心使命、党章党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革命先烈、先模人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等仔细梳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与党员开展交心谈心的基础上,撰写好对照检查材料,列出问题清单,并提交党组织负责人审核把关,为自我批评备好课。参加会议时,要以“检身若不及”的自觉,多谈思想、少谈工作,只讲问题、不讲成绩,多反省主观、不强调客观,刀刃向内从信仰信念信心、党性意识、担当精神、革命意志等方面深刻检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不怕丢面子、不惧失身份,敢于自我揭短、自我亮丑,确保对照检查的深刻性、整改措施的对症性、努力方向的正确性。

把好互评关,相互批评不留情。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强调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开展相互批评,既要“与人不求备”,宽以待人,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恶意攻击,不借机打击报复,也要从关心人、爱护人,维护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形象的愿望出发,实事求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人的问题与缺点,开展有理、有据、有节的思想斗争,不打哈哈、不打马虎眼、不左顾右盼,坚决抛弃“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的患得患失思想,远离表扬式、恭维式批评,突显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把好点评关,领导批评不护短。在一人谈、众人帮,逐个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主持会议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对与会党员干部的自我批评、相互批评进行点评,指出正确的部分加以肯定,指出错误的部分加以纠正,指出不足的部分加以补充,对达不到要求的人员必须责令重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保证会议主题不分散、斗争气氛不淡化、团结的方向不偏移、会议的效果不降低。参加会议的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要对自己分管单位、分管部门的党员干部对照检查情况进行一一点评,不护短、不遮掩,肯定优点、指出缺点、批评错误,提出整改要求与努力方向。不仅如此,党员领导干部还应过好双重组织生活,既要参加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也要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内外群众广泛监督,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把好众评关,群众批评不缺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也要密切联系群众,将会议主题、方案以及党员干部的对照检查问题清单、整改措施等进行全面公示,接受群众的广泛监督。会议情况和问题整改结果,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群众通报,通过民主评议、测评,广泛听取员工群众的评价与批评意见。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认可不认可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要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即知即行地强化改进、改正,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必要的情况下,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时,应敞开大门,邀请群众代表列席,现场监督党员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全面提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与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油田油气生产服务中心)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