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蔡昉:扩大社会性流动 促进共同富裕
在做大蛋糕的前提下努力分好蛋糕。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和成长中的烦恼,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则是应对挑战的基础和关键。居民消费需求必须充当需求拉动的主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的首要条件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扩大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同时用力,针对重点人群增加社会低收入组的收入水平,通过缩小各类收入差距,扩大社会性流动,把更多人口培育为中等收入群体,同时使其成为扩大总消费的主力军。
提高社会各类群体的经济活动参与率。
首先,帮助重点人群提高劳动参与率。其中,老年群体的就业问题最富挑战性,涉及的问题主要源于老龄化特征与现存体制机制的不相适应,在政策措施上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其次,通过增加居民消费提高各群体的广义经济活动参与率。渐进延迟退休年龄和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无疑有利于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报酬和城乡居民收入。重点是解除这部分人群对基本民生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消费倾向,做到消费需求同收入之间保持合理比例的扩大,把劳动参与率提高的结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活动参与率的提高。最后,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拓宽转移劳动力的社会上升通道。加快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就是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路径,也是促进社会性流动的重要突破口。
形成分享生产率提高成果的社会机制。
GDP这一指标所表达的是全年所创造最终产品和服务总值的人均占有水平,因而也就反映了全国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无论是从理论逻辑、历史经验,还是现实需要,都提出了对这个劳动生产率提高结果进行分享的要求,以促进社会性流动,让每个人都有上升的空间。在分享生产率提高成果的过程中,政府责任就是履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普惠性社会保护的职能。参与生产率成果分享也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参与方式就是救助性捐赠、慈善事业和志愿者活动,相应产生所谓第三次分配的效果。
(光明日报 2021年9月14日)
马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共同富裕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来促使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为国人提供更多的高薪就业岗位,进而促使“白领”与高级“蓝领”队伍不断壮大。
二是大力保护市场主体。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
三是稳定和扩大重点群体就业。目前,要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支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建筑环卫、文体旅游、娱乐会展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四是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要进一步提高居民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加强对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引动体力型劳动者向技能技艺型劳动者转变。
五是完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完善按劳分配政策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尤其要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等新经济新业态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人们的安全感。
(人民政协报 2021年8月24日)
刘诚、夏杰长: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均衡式增长。
数字经济能够促使区域产业分散化发展。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由于数据和信息较容易实现跨区域流动,导致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企业在空间上集聚的必要性下降,产业链更短、更扁平,产业布局将更加分散。
数字经济能够助推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它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向乡村地区流动,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数字经济有利于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数字经济可以规避基于地理区划的行政限制,一定程度上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分割。同时,数字经济有助于降低金融、交通等行业的准入门槛,倒逼其放松行业规制,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多市场准入机会和公平竞争环境,带动更多居民创业致富。此外,平台型企业也越来越具有公共性质,承担更多公共职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体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物流成本、技术成本、广告营销成本等。
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共享式增长。
数字经济可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数字企业不断嵌入政府公共管理和人民日常生活,既扩大了数字技术的应用空间,加深了数字产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又弥补了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能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数字经济可以促使公共设施的提供更加充分和平衡。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尤其是落后地区和农村也可以充分享受现代化、数字化基础设施,从而与富裕地区和城市处于同一起跑线,同步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一起迈向共同富裕。
(光明日报 2021年8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