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青年要有忠孝底色

杨丽梅 翟瑞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争做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国情怀、忠孝大义是应有底色。然而,当下的青年一代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下,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加过艰难困苦的奋斗,对家国情怀、忠孝大义尚缺乏深刻的理解,增加青年的忠孝底色尤为重要。

忠孝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条血脉,其具有积极的现代政治意义。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中国社会独特的家国同构模式,构筑了“为子尽孝于父母、为官尽忠于国家”的忠孝思想,且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优良传统。“忠”的本意为尽心尽力,朱熹在《论语集注·里仁第四》上说:“尽己之谓忠”, 类似今人的“执着”。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就高度赞扬了当代的执着精神:“执着,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对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改。”这样的执着品格就是忠于国家和人民。

古人言,“忠孝两难全”。然而“忠”与“孝”的伦理要求从理论上来说并不相悖。忠也是一种孝行,孔子说“孝慈,则忠”,在家庭生活中,忠于父母、伴侣和儿女等而无背叛,忠贞如一,践行孝慈即是忠。正是有了忠孝大义,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才有了“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岳飞,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青年应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文化滋养,明确新时代应有的忠孝大义,在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自觉中彰显新时代青年的忠孝底色。 

青年的忠孝底色,应隐于立大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褴褛衣内可藏志”舍“小志”而立“大志”,是青年践行忠孝大义的方向标。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年时代。相对老一辈而言,新时代的青年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品尝着后工业文明带来的幸福果实,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虽思想活跃、善于创新、个性突出、自由民主意识较强,却也易于过度自信、反叛,心灵脆弱,集体意识淡薄。

尽管每代人因受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人生境遇与教育文化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个性品格、生活方式和文化素养,但作为青年,“大志”不可不立,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便是国家最鲜明的时代主题,青年要顺应时代大势,与时代同向同行,将“小我”融入“大我”,将“小志”藏于“大志”,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战场,扛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旗。

青年的忠孝底色,应融于明大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大德、孝敬父母亲人的美德。具体来说,包含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崇高道德;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论语》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对青年来说,修己最重要是修大德。首先是要崇尚对国家和人民忠诚的大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熔铸为国为民的初心信仰,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其次是要崇尚对父母和亲人孝敬的美德,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印证为国为家的使命担当,眺望奋进路、青春正当时。面对充满未知的风险挑战,青年应以激扬澎湃的精气神,以实际行动在道德实践中明德修身,立德铸魂,做青春奋进路上坚定的追梦人。

青年的忠孝底色,应显于担大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青年的忠孝底色,就是要站在时代前沿,勇担时代大任。梁启超面对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情势,为唤醒民众,救国图强,写下气吞山河的《少年中国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毛泽东曾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也谈道:“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新时代青年的“大任”,就是要大力发扬奋斗精神,克服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思想,积极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不怕困难、不惧风雨、不言失败的顽强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气魄胸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奋进,接续奋斗,驰而不息。

忠孝底色是中华儿女的行为道德标准,亦是中华民族最基础的价值旨归。当代青年应批判地继承“忠孝”的合理因素,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将其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鲜明底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要谨记,青春不是用来蹉跎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版面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