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重走长征路感悟伟大而平凡

李锡炎

九月重阳,金风飒爽,桂子馨香。在这丰收的季节,我不禁回忆起今年重走长征路的经历。为了完成《长征在四川重大战略决策研究》的科研课题,我们“三老”志愿服务队马列研究组的几位老同志,在阳春三月前往泸州叙永县石厢子“鸡鸣三省”会议旧址,古蔺县四渡赤水的太平渡、二郎滩渡口进行实地察看和体验。赤水河畔的桃红李白,陪同我们踏上重走长征路的征程。五月中旬,成都已是初夏,而当年红军翻越过的梦笔山、亚克夏雪山仍是白雪皑皑。我们再次出发,在阿坝州寻访红军长征的足迹。盛夏七月,我们又启程,在大渡河畔、泸定桥上、夹金山下体验红军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学习感悟长征精神。一路走来,我们深深感受到长征精神是伟大而平凡的精神力量,是可敬、可学、可触摸的红色基因。伟大的长征精神,体现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实际行动中,闪耀在长征途中红军的日常生活里。

在阿坝卓克基藏寨,我们惊喜地看到了毛泽东当年曾借阅过的民间藏书,联想到陈昌奉在《跟随毛主席长征》一书中有关毛泽东长征途中学习工作情况的回忆,对毛泽东等领导人戎马倥偬手不释卷,坚持学习、追求真理的精神印象深刻。时任警卫员的陈昌奉回忆说:毛主席晚上很少睡觉。吃过晚饭就点上小灯,打开那个九个口袋的公文包,拿出地图、文件、纸、笔就开始工作,有时一直到天亮。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回忆说:毛泽东在长征路上读马列很起劲。看书的时候,别人不能打扰他,他专心阅读,还不停地在书上打杠杠,有时通宵地读。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反反复复读过的一本《反杜林论》,还有《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等马列书籍,在长征途中一直带在身边,并克服重重困难把这些书一直带到陕北。在长征途中,任弼时始终带着两个小铁箱,里边装着一二十本马列原著。每次到了宿营地,他都抓紧时间看书。有好几次部队都要出发了,他还在聚精会神地看书。在长征途中,红军从高层领导到普通战士,都利用可能的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学习革命理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了红军指战员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优良传统。在长征的艰难岁月中仍然坚持看书学习、读马列著作的精神,令人感动,永远鼓舞着我们这些老同志活到老、学到老,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在“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里,我们看到大量史料,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大家都为长征中的周恩来以党的事业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动。在遵义会议上,为了挽救党挽救红军,周恩来不计较个人得失,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责任,以自己的地位和威望,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鸡鸣三省”会议上,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在军事上最后下决心的负责者,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上的帮助者。但是周恩来从中国革命的最高利益出发,出于对毛泽东的充分信赖,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助手的地位,让毛泽东全权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在会理会议上,有人对毛泽东四渡赤水走弓背路的军事战略战术产生了认识分歧,周恩来站出来阐明真相,坚持真理,支持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提出改组中革军委和总司令部,企图由他担任中革军委主席。在党和红军有可能发生分裂的危难之际,周恩来同毛泽东、张闻天商量后,主动让出自己红军总政委一职,打消张国焘任中革军委主席的念头,为党中央有效地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创造了有利条件。周恩来在长征中不居功、不诿过、不争名利和地位,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顾全大局,加强团结,是凝聚长征精神的重要元素,是今天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的人物榜样。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长征精神崇高而平易、高尚而平实的政治品格和境界。伟大的长征精神,鼓舞和鞭策我们爱党、敬党、为党,同心协力奉献正能量,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共产党人。  

红军翻越夹金雪山的故事,在我们还是青少年时就听说过,但一直无缘到现场体验。这次终于有幸来到夹金山下的硗碛藏寨,参观毛泽东、朱德曾经住过的藏族民居。1935年6月,红军攻克天全,夜袭芦山,红军先遣队来到夹金山脚下的硗碛藏寨,头一件事就是向二十几位喇嘛和人民群众宣布红军的纪律:不进老百姓住房;保护寺院,不准任何人进入经堂;不随便吃群众的东西;不拿走少数民族群众的一点财物。红军宣布的纪律,说到做到。红军秋毫无犯的军纪,深深地感动了藏族群众,自觉自愿地给红军送来柴火和蔬菜。当红军大队人马来到硗碛时,藏族群众家家门口放着开水,摆着“十样锦”果盘,迎接红军到来,简直像过节一样。红军住下后,给群众挑水打扫院子,群众十分满意。不论是藏族,还是汉族,他们一起动手,共同帮助红军做翻越夹金山的准备工作,有的给红军当向导,有的帮助红军挑东西。在群众的帮助下,红军顺利地翻过了长征路上的第一座大雪山。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虽处险恶环境,战斗频繁,物质匮乏,生活艰苦,但是始终恪守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不负人民的信念,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红军长征是充满英雄精神的伟大壮举,也是由无数闪光的人和事筑成的精神高地。我们重走长征路,就是感悟它的伟大精神,并转化为我们平凡工作的力量。时序更迭,人生不老。我们这些退休多年的老党员同样不忘党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略尽绵薄之力。

(作者生于1944年10月,系四川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版面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