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奋力推进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建设发展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握干部教育培训正确导向,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改革创新,依托“雪山草地·长征精神”红色资源,充分激发内生活力,塑造“雪山草地”红色教育品牌,走出了一条党性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子,成为四川“整合全省资源、办好长征干部学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持续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高质量塑造“雪山草地”品牌
分院始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干部学院姓党”的根本原则,推进大规模培训及高质量发展,在外塑形象、内创品牌两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摸清家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培训优势。坚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一体,集中统筹归口管理全州19个烈士陵园、33处战斗遗址、13处会议遗址、10余处革命烈士故居、40余个人物活动纪念地,实现管理集约化、使用常态化、开发科学化。2019至2021年,对“红军在阿坝”数据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对阿坝区域内长征红色资源的属性、架构、史实和逻辑关系在认识上再一次深化,为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培训优势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是推进干部培训在“量”和“质”两个方面提升。始终突出鲜明的政治导向,对标对表一流干部学院办培训,推进干部培训工作上新台阶。承接省内其他市州、区县及省直部门培训班次,逐步拓展到省外及中央国家机关的培训班次。2019年进入中组部《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2020年更名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150期,培训学员6万余人次。其中举办主体班培训140期,培训1.2万余人次;举办外培班1010期,培训4.8万余人次。
二、分院深化管理体制和教学培训改革创新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积极探索“师资一个库”“教学一张网”“管理一把尺”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能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搭建多元丰富的人才师资库。实施“党校名师递进培养”计划,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针对性培养,选送21名优秀教师到井冈山、延安等干部学院跟岗锻炼,100余名骨干教师、现场讲解员赴浙江嘉兴、山东临沂、广西百色等地培训提能。通过“硕博进阿坝”行动招引5名硕士。同时聘请200余名知名专家为名誉院长、客座教授,邀请红军后代上讲台、进课堂。邀请本土历史研究专家学者、流落红军后代等到校授课,构建起“学院教师+外聘专家+党政领导+乡土人才”多元化师资发展格局。
在软实力提升方面。推动课程课题化、课题课程化,在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上双向发力,推进课堂、课程、课题“三课融合”。开发《红军长征在阿坝》《“一个拳头不能选出两个中央”——长征途中党中央反张国焘分裂斗争的历史与警示》等11门党性教育专题课程,《信仰的力量》《英雄·颂歌》等14门微型党课,《精神不朽 丰碑永存》等6门现场教学套课,16门现场教学讲解词,打造《红军长征在阿坝的政治局会议与长征的胜利》等18门专题课程以及2门访谈教学课、4门案例教学课、1门故事等等,“好教材、好课程、好案例”获得4项省级优秀。
在完善制度机制方面。持续优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约束与激励并重的制度体系。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组织部《支持市县党校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由州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实施《支持州县党校队伍建设的十九条办法》,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做优做强州县党校,为办好阿坝分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二是建立系统的主体班培训管理规程。根据形势需要,修订完善组织实施《主体班教学管理规程》《主体班教案(讲义)审核办法》《主体班教学集体备课及试讲管理办法》《中共阿坝州委党校教学效果评价实施办法》。三是建立系统的外训班管理规程。制定实施《外训班学员管理制度》《培训工作流程》《外训班应急工作手册》《外训班应急工作预案》等系列支撑性制度,规范有序管理对外培训工作。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州委党校、阿坝雪山草地分院的培训及教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积极探索“一分三统”、州县联合办学模式,整合、用活全域红色资源,协同打造“一盘棋”办学格局
一是整合校区办学。全域推进红色资源整合运用,立足全州区域优势,优化“1院2区10基地+N现场教学点”教学布局。在“1院2区”建设方面,对阿坝雪山草地分院本部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提升,新建综合楼一栋,将于2022年投入使用。在汶川映秀镇、松潘川主寺镇新建两个校区,与分院一体化办学,形成“1院2区”总体格局。在“10基地+N现场教学点”方面,以县级党校分类建设为契机,把全州13个县级党校全部纳入分类建设范畴,依据县级党校的区位条件、办学条件,分为独立办学、统筹办学、一体化办学三大类,分类统筹推进整体办学质量提升。在办学体制上,实行“一分三统”模式,即州县党委分级负责,落实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在全州范围内,实行教学统筹、师资统建、基地统规。
二是规划精品线路。规划布局精品教学线路——“一环三廊六干多线”,即一条长征培训环线,红色、绿色、彩色三条主题,“懋功会师忠诚路、雪山草地奋斗路、北上抗日救国路、三军同向胜利路、民族团结连心路、抗震救灾涅槃路”六条主干线共计10条精品线路。统筹运用本区域红色资源、打造特色主题教学点位,目前投入运行的教学点位,如达维会师桥、两河口会议纪念馆、小金梦笔山雪山红路、红原雅克夏红军烈士墓、红原日干乔沼泽地、若尔盖巴西会议会址、松潘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等共58处。
(三)积极探索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办学路径,对标对表一流干部学院,持续提升培训质量
跳出干部培训思维定势、走出干部培训“象牙塔”,拓展培训办学路径,紧贴基层群众,紧跟时代步伐,是阿坝雪山草地分院的办学理念和方向。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坚持干群融合之路。突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内涵,完善“走红军路、住藏家屋、干农家活”等教学模式,打造红原县哈拉玛村、德香村牧区生活体验等10个实践基地,组织学员深度体验农牧民日常生产生活,通过“同吃同住同劳动”教育引导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加强民族团结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发小金“雪山红路”、黑水红色昌德等现场教学点,通过现场体验培训带动当地群众参与培训后勤服务,拓展群众就近创业、致富增收路子。通过支持群众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以培训带增收的做法,依托当地村两委会组织群众围绕培训做好服务。近年来,小金木城村、大板村,红原哈拉玛村、德香村,汶川渔子溪、东门寨,黑水昌德村,理县瓦斯村等1400余户群众实现了致富增收,走出了一条教育培训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群众教育互融互促的新路子。二是坚持走区域融合之路。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对标四川长征干部学院“12个统筹”任务,树牢区域品牌理念,加强与甘孜泸定桥分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雅安夹金山分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合作交流,统筹挖掘长征文化、开发长征资源,弘扬长征精神,协同打造传承弘扬长征精神的干部教育培训“红色品牌”。三是坚持开放办学之路。深化与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中央民族大学、国家烟草专卖局等38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省直单位、高校的战略合作,借智借力办好阿坝雪山草地分院,拓宽阿坝红色资源向外展示路径。深入推进“7+2”战略合作,与民盟四川省委、农工党四川省委等7个民主党派和省工商联、省社科院建立合作关系,持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资源开发运用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拓展分院发展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2021年8月,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于立军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调研时,对办好阿坝雪山草地分院提出“把每课办成入脑入心精品课”的明确要求。对照立军校长要求,分院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是认真贯彻关于市县级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在人才引进、编制职称、绩效奖励等方面扎实推进。二是推动县级党校发展,切实发挥县级党校作为分院实训基地的作用,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教学基地。三是在教学软实力提升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红色讲解员队伍建设力度,运用大数据科学评价培训效果,深化“沉浸式”培训教育。统筹集中优势资源,聚合多方面人力、物力、智力和资金,打造推出一批在全省有代表性、在全国有高知名度的精品教学线路和特色现场教学基地。四是加大对分院办学特色、培训成效的宣传推介力度。合理调度培训资源,科学编制培训规划,精细化制定培训清单,加大订单化培训,改变“等米下锅”被动培训模式,实现“找米下锅”“送米下锅”良性互动。依托长征精神研究中心、“长征精神数据库”等优势平台,借助新兴媒体和数字化手段,打造大众化、普及性长征读物及长征音视频作品,扩大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的影响力。
(作者系阿坝州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