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论四川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战略价值

韩宏亮

长征文化资源承载着悲壮的革命故事、体现着伟大的长征精神、蕴含着催人奋进的擂鼓声声。四川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留有太多的革命印痕和红色印记,仅红军长征时期留下的红色资源和革命遗存就是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在巴蜀大地的生动写照和辉煌实践。饮水思源,今天把全省境内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就是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就是对革命英烈最好的纪念,就是对长征精神最好的坚持和发扬光大。

一、挖掘红色资源,助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础工程

(一)四川长征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一是红军长征在四川境内经停时间最长。从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看,历时两年,而红军长征在四川境内的经停时间长达一年零八个月之久,应当说在红军长征途经的十几个省区、市中,在四川经过和停留的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留下的革命故事最为丰富。二是红军长征在四川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战役战斗多。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过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抢渡嘉陵江、攻占剑门关、土门攻守战、懋功会师、爬雪山、过草地、血战百丈关、甘孜会师等重大事件、重要战役战斗都在四川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革命遗址和长征遗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八个重大战役或战斗涉及的八个重要地址,其中五个在四川境内。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等五个地名,其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等四个涉及四川境内。三是长征途中党中央在四川境内召开的会议多。据考证,主要有石箱子鸡鸣三省会议、会理会议、磨西会议、泸定会议、懋功会议、两河口会议、卓克基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巴西会议、炉霍会议、甘孜会议、求吉寺会议等十几个会议,这些会议分析敌我形势、纵论革命前途,为红军胜利转移指明了前进方向,也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遗存遗址。

(二)传承革命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必然选择。长征是伟大的,这种伟大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其伟大之处可以主要概括为两点。一是长征“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二是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和重要支撑作用的精神旗帜。如何传承好这面独特的精神旗帜?毫无疑问,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长征文化资源就是最好的传承。长征文化资源是弘扬长征精神、传承革命基因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面对四川境内如此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动员全省各级各地力量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讲好长征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党的故事,让巴蜀大地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让蕴藏其中的红色精神、红色基因滋润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丰富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转变为引领巴蜀儿女建功新时代、再创新辉煌的强大力量和光辉实践。

(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实践要求。2019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基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而做出的重大工作部署。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红军长征经过的十几个省份,决非哪一个省份所能单独完成,每个省份的工作都是整个工程的组成部分。四川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极为基础性的工作,在整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四川段是整个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中最为出彩、最为亮丽、最能浓墨重彩的部分。所以,四川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二、传承红色基因,举全省之力建好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战略之举

(一)四川省委贯彻中央精神、立足省情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彰显革命文化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的战略决策。四川长征文化资源面广量大、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对长征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已经具有坚实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继续做好长征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是四川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党中央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战略决策的作出,给四川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四川省委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化对省情再认识的基础上,立足省情实际,创造性作出在原有基础上组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站高望远,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担当和神圣的使命责任。这一重大决策以大手笔、大气魄、大担当的战略眼光,能更好地配合和支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能更好地保护长征文化资源、弘扬长征精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未来发展中能更好彰显其深远意义和政治价值。

(二)传承红色基因、保护长征文化、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四川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需要有效的载体。载体在哪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就是有效载体,四川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当然要搭乘这个国家层面、战略层面、长远层面的载体,但决不是被动地等着被纳入这个载体,而是应当有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有担当的作为,主动寻求纳入的途径、融入的端口、对接的机制。立足省情实际建立的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就是省委创造性地构建的一个纳入的途径、融入的端口。“2021年3月,经中央编办批准,在四川省委党校加挂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牌子,标志着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正式成立。”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在体制机制的运行上采取“1+5”共建共运模式,设总院和五个分院,教学科研咨政的总院设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承担长征精神教学总基地的角色和任务;五个分院,即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甘孜泸定桥分院、雅安夹金山分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分别承担各具特色的教学科研任务。目前,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提供丰厚坚实的长征文化资源支撑。教学是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而教学的主体内容和突出特色就是长征及长征精神,特别是长征在四川境内有关内容,包括现场教学、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教学,都离不开长征与长征精神。不断推进四川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就可以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可为课程开发提供资料支撑和理论借鉴。从目前的教学定位看,“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坚持教学线路精品化、课程体系特色化、师资队伍优质化、合作平台开放化”。所谓“教学线路精品化”,就是要在众多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现场中精选有代表性的点串连成线;“课程体系特色化”,就是课程开发要避免雷同,要突出四川长征文化资源各处独具的特色;“师资队伍优质化”,就是教师要好中选优,优中育强,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合作平台开放化”,就是以开放的眼光办好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增进省内各教学点之间、省内省外教学点之间的合作互动。这“四化”办学定位都需要长征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为其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干部教育,锤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的实践课题

(一)革命文化教育是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革命文化是蕴含着革命故事、革命精神、革命激情、革命力量、坚定立场、价值导向、家国情怀的文化形态。人是文化的精灵,而文化塑造着人的灵魂。革命文化则塑造着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和价值取向。“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有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事业发展成效。干部教育对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干部教育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文化教育起着定向导航、站稳立场的关键作用。承载革命文化的载体包括革命遗存遗址、革命精神、革命纪念馆纪念地、革命歌曲、文艺作品、电影电视、戏曲、小品等,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因此,对革命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就成为革命文化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二)长征文化教育是革命文化教育的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革命文化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孕育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红色文化,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灵魂和内嵌到血脉骨髓中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高扬的精神旗帜的定海神针。红军长征不仅孕育了伟大的胜利,也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留下了“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的长征文化遗存遗址、纪念馆、纪念碑等红色资源,构成了革命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中一抹亮丽的红色。长征文化教育,旨在向党员干部讲好红军长征的故事,让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代代相传,为党员干部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以创新创造的新境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四川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为革命文化教育提供基础支撑。革命文化教育特别是长征文化教育,离不开对长征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没有对长征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长征文化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就会成为空洞无物的说教,就会失去革命文化教育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红军长征在四川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战役、重要会议多,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场重大战役战斗、每一次重要会议都值得认真研究。要研究重大事件、重大战役、重要会议的背景、来龙去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比如川籍红军的历史贡献研究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据不完全统计,“长征前,四川就有八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四方面军,红军长征在四川期间,又有数万巴蜀儿女加入长征行列”,他们为长征、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他们中间有着什么样的动人故事,就非常值得研究。这些研究越深入越全面越详细,越能还原历史的本原,越能为今天的革命文化教育提供鲜活有力的支撑。

四、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因人民而立、因人民而兴、因人民而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存在、发展、壮大的全部理由就是为了人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这个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的显著标志,是决定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党的性质的人民性,强调了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党,并用党的百年奋斗证明这一人间大道。联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然集中地标志性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愿望和最大诉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内在的统一的整体,都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这一宏伟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更有智慧、更有基础、更有优势去完成这一宏伟梦想。

(二)让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更好地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党员干部必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是最基本的政治前提、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怎么样才能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就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长征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四川有着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长征故事,有着丰富的各族群众支援红军、参加红军、军民团结的感人故事,故事中蕴藏着穿越时空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讲好这些动人的故事,讲好红军长征过四川的故事,就能让红军为什么长征、长征的伟大意义、长征孕育的伟大精神得到更好地彰显,长征背后的真理得到更好地坚持,伟大长征精神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四川长征文化资源,就是为了更好地让今天的共产党人从长征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业,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长征路。

历史已经过去,历史并未远去。党带领红军谱写的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将永垂青史、熠熠生辉,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为真理而奋斗、为理想而拼搏。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版面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