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芳华在这里
秋天的美,是稻浪滔滔,是蔬果丰收。十月的乐,是阅不尽的乡里画卷,是听不腻的田园牧歌。在天府农博园里,七位女生在各点位路线上穿梭忙碌着,有的负责现场解说,有的负责带班参观,有的负责调研课题……她们是人们口中所称道的新津党校“七仙女”。
“七仙女”是什么来头?自带着什么仙气?其实,“七仙女”是新津区委党校的七位女老师。她们是清一色的硕士研究生,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她们还很年轻,平均年龄为29岁,队伍里甚至还有三个95后;她们专业背景不同,性格特征各异,但她们在党校各自岗位上都干得有声有色。她们分别是:尚合慧、赖宽、陈香雪、李丹阳、张琦苓、闫利、张玉蕾。
她们在党校相遇
虽然不是同一时间来到党校工作,但相遇在新津区委党校的她们,已是聚为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人才队伍是办好党校的重要支撑,我们特别关注青年人才的‘选培用’。七位年轻同志的到来,优化了人员结构,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不少活力。以前我们并没有专职教师,现在这个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她们快速地成长起来,在教学、科研、咨政、管理方方面面都担负起了重要工作。”副校长都启斌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七位女生均是从“高校门”到“党校门”,怀揣着梦想来到党校工作,从初来乍到的懵懂到羽翼逐渐丰满,她们的成长有自身的努力,同时也有党校的培养、前人的指引。“年轻人不要怕吃苦,你们干的所有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人生还很长,不要给自己设限。”提到刚进党校时校领导对自己的鼓励,闫利还是很感动。
新津区委党校立足发展需要,紧扣主责主业,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编制和岗位设置,增加副高以上职称岗位职数,调动干事创业热情;坚持集体备课,鼓励外出赛课,不断打磨课程,提高授课内容精准度、拓展内容深度与广度;实行“带课题跟岗锻炼”,选派青年教师到职能部门、产业功能区、先进发达地区跟岗学习,促进课题转化;举办“初心讲堂”,让大家能时常聚在一起交流想法经验、分享所学所获;开展名师帮带,校领导上阵示范,资深教师现身说法,有人引领,有人奋起……“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如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外国名言寄语青年一代。新津区委党校的后浪们正是在前浪的指引下,发挥进取的精神,乘着党校发展的春风,开创自己的人生,书写美好的前程。
她们在党校蜕变
在自然界里,破茧成蝶或许只需要一朵花开的时间,但也是对生命的考验;而现实生活中,总会面临无数困难挑战,战胜它们,又将迎来飞跃的新起点。新形势下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也面对新的挑战。基层党校人员紧张,往往一人身兼数职,老师们既要备课宣讲,也要参与课题,同时还兼顾着部分行政工作,十分繁忙。此外,基层党校通过人才引进方式选拔了不少老师,他们有理论基础,但如何把理论与实际对接,也需要下不少功夫。
“初出校门,第一次面对社区党员与群众授课,毫无实践经验的我如何能够打动授课对象?如何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我内心充满担忧。”张玉蕾回忆道。虽是科班出身,但第一次接到授课任务的她还是有些犯怵。她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两方面入手开展训练,又多次到现场听课揣摩特点、多次与领导交谈讨教方法、多次返回书本寻求“原味”、多次调整教案增加案例,一个成功的开始给一位党校新人树立了更多信心。尚合慧作为新津区委党校教研室负责人,自然感触很深,她动情地说道:“2017年我从办公室转到了教研室,成为了我们这批年轻人中第一个开始做教学科研的人。一开始真的很难!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也不知道该去问谁,总之就是一片迷茫。现在回过头来看,原来已经走了这么长的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调研,刚走上教研之路的尚合慧开始结合区情,聚焦中心工作,围绕天府农博园开展课题研究,从最开始对天府农博园建设中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到后来对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问题的分析,先后共立项省市委党校课题6项,并均以优秀课题结项,同时开发了相关课程,在这一领域里也蹚出了一条道路。每位青年教师的成长都是有迹可循,经过默默努力、不断磨砺,终有所沉淀、实现蜕变。
她们在党校绽放
性别不是分界线,年龄不是评判标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新津区委党校“七仙女”独立自信,内外兼修,她们在工作中徐徐绽放,吐露芬芳。天府农博园是四川农博会永久举办地,获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园区”,同时,它被列入中央党校精准扶贫实验室教学科研基地以及省、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七位女老师在这片土地上,各显身手,各展风姿。尚合慧长期跟踪农博园建设,主要负责农博创新中心的综合展示,曾为中组部扶贫班等近百批来学习的学员进行现场教学;陈香雪2019年被派到农博园管委会跟岗学习,参与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她因性格开朗,成为了网红农场的“推介达人”;闫利负责张河果园子共享农庄的现场教学,积极宣讲“互联网+分享经济”新模式;张琦苓、赖宽聚焦社区治理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在课题中探寻着城市社区和城乡社区不同的发展路径;在曲径通幽的斑竹林,李丹阳为学员解析着川西林盘修复打造和生态价值转化的新模式;张玉蕾深度关注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智慧养老、乡村文化振兴的课题研究……天府农博园里充满着丰收的喜悦,而七位女老师也在其中成长着、收获着。
“在党校工作就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是李丹阳对党校工作的理解,也是老师们共同的心声。在新津区委党校的各项创新工作中,如“共享经济·乡村振兴实验室”“创新津·云课堂”等,几位老师积极参与其中,全情贡献“她力量”;在各项教研咨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中,她们也肩挑重担,步履不停。其中有两位老师即将调离党校到新的岗位工作,这是对党校人的肯定,也是党校人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的体现。
“我们将持续聚焦‘能教能研’,厚植成长沃土,将青年教师逐步培养成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新津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德际信心满满地说。“七仙女”着实名不虚传,她们洋溢着青春的朝气,流露着书卷的清气,她们有活力,有升腾的热情。“七仙女”也是党校系统女教师的一个缩影,还有无数个“仙女”,她们在党校度过了最美的芳华,她们的芳华也在党校闪光。
(执笔:杨灿 四川省委党校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