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不忘初心的百年奋斗: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初心使命研究》
“干革命哪有不苦的,可这苦是我自找的,我情愿的,乐在其中。”
“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即使面前等待我们的是无数次的失败,我们也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后人怎么看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不是问心无愧。”……
在审读《不忘初心的百年奋斗: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初心使命研究》时,《觉醒年代》中的这些话在我的脑海中频频迸现。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革命先辈们之所以能够百折不回、不惧生死,就是因为一直坚守着为民为国的初心。因为坚守初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从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的力挽狂澜,走到新中国成立的开天辟地,走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再走到如今迈向新时代的民族复兴,挺起了共和国的铮铮脊梁。
如今,我们得八方惠风,享四海春光。站在百年交汇点上回首1921年,回首饱经沧桑的石库门老屋,回首朦胧烟雨中的南湖红船,我们不禁要问:世界上许多显赫一时的政党最终走向衰败,而中国共产党饱经风霜依然持续蓬勃朝气,历经坎坷依然深得人民拥护,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想,《不忘初心的百年奋斗: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初心使命研究》或许能解惑一二。
《不忘初心的百年奋斗: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初心使命研究》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离退休“三老”(老党员、老教授、老职工)志愿服务马列研究组的工作成果,由原常务副校(院)长李锡炎牵头。
本书在时间维度和空间格局上,将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初心使命紧密结合,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初心使命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论述了党的初心使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在书中,作者讲了“八个坚持”(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观、为民谋福的永恒初心、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符合国情的道路选择、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开放自信的文化传承、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这“八个坚持”从人民到国家,从国家到天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既体现了传承初心使命的历史纵深感,也体现了践行初心使命的现实紧迫感,还展示了弘扬初心使命的时代崇高感。
百年大党!百年风华!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我们有必要以出版人的精神自觉和政治担当为党的百岁生日献一份礼。当在众多稿件中看到《不忘初心的百年奋斗: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初心使命研究》时,我的内心是激动的、是振奋的:“执大象,天下往。”这本书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守初心使命的历史经验,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行了深入思考,得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百年奋斗、百年巨变的成功密码的重要结论。
激动、振奋之余,本书的三审三校工作也全面展开。为了保证图书的质量,我们在二校完成和下厂印刷前额外增加了两次通读;为了将书的内容更好地呈现出来,我们邀请优秀封面设计师对本书封面进行了前后十余版的设计和多次修改,以期不辜负这部书的厚重。
捧着这本厚厚的《不忘初心的百年奋斗: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初心使命研究》望向窗外,目之所至,皆为华夏;星河闪耀,全为信仰。曾经的十里长安街,如今繁华如斯,更让人深感“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对,时间不会暂停和倒转,新长征途中也没有中场休息,站在下一个百年的起点上,我们初心如炬,使命如山!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