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三孩政策
中国生育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快速持续下降过程。2000年以来尽管女性婚姻推迟一直发挥压低生育率的作用,但是因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高峰时的出生人群进入婚育年龄,加上生育政策从取消生育间隔限制到实行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中国的生育率出现波动性上升趋势。但是随着90后人群进入婚育年龄,不仅其人数大幅度下降,而且婚姻推迟更加明显,导致两孩政策效应消退后生育率出现剧烈下降。短短四年里总和生育率由2016年的近1.8下降到2020年的1.3,中国进入了极低生育率。
中国进入极低生育率意味着老龄化进一步加速,人口零负增长将提前到来。以往的各种中国人口预测多数都是估计中国人口负增长会在2027—2030年到来,但是就目前的生育率趋势看,很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就会出现。中国的“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人口发生大转折的时期。“七普”数据已经显示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超过0~14岁少儿人口数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未来老龄化将以更快的速度推进,中国有可能经历世界上最快的老龄化进程。同时,中国人口增长一经发生转折,将进入难以逆转的长期、持续、快速的负增长。“十四五”时期将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进行政策和制度设计不容错过的机会窗口。
作为政策响应,中国生育政策又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全面两孩政策转变为三孩政策。实现三孩政策为追求和实现适度生育率、为调整区域人口发展和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生育需求提供了空间。实施三孩政策,虽然意义重大,但是要提升中国生育率,更需要从生育政策之外的其他经济社会支持政策入手。实施三孩政策已不仅是单纯的促进生育,更是与改善家庭福利、促进个人发展、推动两性平等、缓解工作—家庭冲突等多元目标相重叠。在低生育率社会,愿意和能够多生孩子,可以看作是一种衡量社会的福利水平和人们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