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一部带领人民战胜疫病、保卫健康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引领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为增进我国人民健康、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动力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充分体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卫生健康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在党的坚强政治领导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理论指导、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发展道路。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理论指导,确保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的理念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在对社会健康状况的历史考察中逐步形成的。他们通过观察个体的生产和生活状态来论证健康对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从社会维度深入分析健康问题,提出了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的健康观点。基于健康的重要性研究,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医疗卫生公益性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成果,是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理论指导,同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有益成分,正确认识到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本质。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关心红军战士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对医药卫生事业十分重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观出发,出于革命和战争胜利的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高度重视发展医疗卫生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并且形成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等卫生健康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党始终坚持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质,毛泽东同志指出:“药品医疗不能以赚钱不赚钱来看。一个壮劳力病了,给他治好病不要钱,看上去赔钱,可是他因此能进行农业和工业生产,你看是赚还是赔?”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都提出过维护医疗卫生公益性的要求,都曾要求卫生部门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国民健康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立足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实践,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致力于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健康治理模式的中国特色健康发展道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健康理念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健康卫生的重要论述和积极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确保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认识,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走出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
人民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发展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坚持卫生健康工作优先发展,把卫生健康工作作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内容,置于同军事工作和根据地政权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发展的医疗卫生工作,保护了军民的身体健康,保护了人民军队的有生力量,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和卫生保障,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没有照搬西方医学模式,而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传统医药文化的优势,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把有限资源投向基层、农村和公共卫生,建立了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制度,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肯定。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新中国卫生工作理论的指导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覆盖全国城乡的卫生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了基本保障,中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卫生服务的普及,为降低经济运行成本、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创造了前提,也为改革开放后准备了一支健康的劳动力大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到20世纪末,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现状得到了很大改观,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医疗资源得以丰富和发展,国家整体“缺医少药”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在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深化医改奋力前行,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医改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深化医改的探索,我国逐步建立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市场化导向的医疗卫生政策体系开始转向公益导向,同时又兼顾效率原则,是以公平为主、效率为辅的政策体系设计。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医疗卫生政策以民生化和健康化为主导价值理念,集中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建立全覆盖的医疗体系,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多种政策工具联合使用,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多元共治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这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国情的医疗卫生制度。
三、坚持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创造卫生健康工作的独特经验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的体现。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卫生健康工作之中,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和完善。卫生工作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全民共建共享,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独特经验,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卫生健康领域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高度重视宣传和发动群众,广泛集聚革命力量。1932年,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卫生工作会议确定了“预防第一”的卫生工作方针,要求红军免费给老百姓看病,帮助群众开展卫生运动。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的调查》中提出:“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党中央根据卫生社会问题的调查结果和前瞻性思考,以及老解放区、解放军中卫生工作和苏联卫生工作的经验,结合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兴办卫生事业的方向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的有关政策,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三大原则。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又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重要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发挥了社会组织程度高、社会动员能力强的特点,使爱国卫生运动广泛覆盖了全国城乡。国务院于1952年3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全国城市和乡村迅速开展以消灭病媒虫害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1952年年底,中央防疫委员会提升为中共中央的机构,更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中共中央多次直接部署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组织下,全国动员、部门合作、全民参与的群众性卫生运动,把公共卫生事业和移风易俗、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是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是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一项伟大创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明确了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内容,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定了工作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总结爱国卫生运动的实践经验,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作出了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论述,清楚地界定了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这里强调的“大处方”,就是全国动员、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健康治理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依靠群众,并主张健康治理并不仅仅局限于治疗疾病,而是要以健康为中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要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党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导思想,中国人民用众志成城的伟力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用最短的时间控制住了疫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460多万个基层组织,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筑起一座座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公共卫生应对举措,通过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控体系,打响抗击疫情人民战争,通过非药物手段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链条,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也为全球应对健康危机提供了中国式方案。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