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革命文物、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大课堂
将革命文物、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大课堂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康欣指出,革命文物具有超越个人生命时空的历史价值,需要在内容体系、方法创新、教学情境、理论探索、评价机制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将革命文物、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一是加强革命文物资源的系统性梳理,对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体系。按照教材历史分期确定革命文物对应的时间序列、革命文物的横向地缘分布整理、教材体系中的重要性排序,对革命文物进行系统性梳理。二是发挥革命文物的教学资源禀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创新。将思政课堂搬进革命场馆,以情境教学模拟还原历史环境;将革命文物的图片与影像纳入教材或教辅资料,充实教学资源库与样本量;将革命文物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用数字高清技术观察革命文物。三是传承革命文物的精神内涵,激发思想政治教学的精神共鸣。以静态革命文物与景观场景再现,辅以动态的影视、音乐、解说呼应,与历史人物的革命精神形成知、情、意三个层次的共振与共鸣。四是挖掘革命文物的研究价值,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互鉴。借助客观史实的强大说服力,通过革命文物讲堂的形式,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文物保护、鉴别实践相融相促。五是建立革命场馆的实践基地,优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通过集体备课、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人员知识结构的互补;通过研学、参与讲解、文物修复观摩等形式,开展大学生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制度设计,如在高校预留实践课时、学分,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革命文物保护、革命精神宣讲的实践活动。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善于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姚桓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艰苦奋斗和辉煌历程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就没有事业大发展。一百年来,我们党在不断深化学习的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风;注重学习理论和总结历史经验相结合,纠正错误倾向;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和党员干部思想情况变化,与时俱进提出新的学习要求;等等。善于学习,才能不断进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明了“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的道理,把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转化为学习的持久动力;完善党内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党内学习的计划性、组织性、针对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干中学、学中干。
摘编自《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