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观念谋划未来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第五条“坚持系统观念”是首次提出。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省委建议稿)重申了这一原则并对四川“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
第一,系统具有整体性,是各个要素的有机联结。省委建议稿关于“十三五”时期四川发展的主要成就,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打头,到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收尾,梳理了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的成就,意味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四川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既是历史性的路标,也印证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
第二,系统具有关联性,各要素之间不是互不相干,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省委建议稿关于今后五年四川发展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从战略动能、战略位势、战略支撑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战略动能由“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大国家战略构成,反映出四川发展优势的综合性和厚度。
第三,系统具有开放性,既不会变动不居,也不是铁板一块,在一定条件下可组装为一个大系统,也可以分拆为若干小系统。省委建议稿第二板块五个部分,是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极两中心两地”来谋篇布局的,突出了四川“十四五”时期的工作重点,体现了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四川所有市州都进入了这个“圈子”。没进入的六个市州怎么办?省委建议稿对“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做了深化拓展:增强攀西经济区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能力,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提升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功能,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来说,15个市进入了这个系统。就四川全域经济社会发展来说,21个市州一个都不少。
第四,系统具有结构性,不同要素在同一系统中不一定平起平坐,而可能是有主有次。省委建议稿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为统揽,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表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具有中心地位和引领作用。关于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并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通过扩大“主干”的规模提高“主干”的能级。
第五,系统具有功能性,它不是自满自给的存在,而是要产生一定的作用、达到一定的目的。省委建议稿提出,坚持以发展牵引治理、以治理保障发展,目的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价值取向,以发展之举增进民生福祉,以治理之效破解民生难题,目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