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卅年,我们再出发 ——写在四川省委党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0周年之际

箫 声

30年前,四川省委党校首次获得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年后,已成功获得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年前,首次招生只有2人,30年后,年招生规模已达近100人。这些令人瞩目的变化,其实也正是30年来研究生教育事业和党校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你们觉得需要的条件,我们都要给省委党校创造”

2020年11月,在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30周年之际,校院隆重举行学位研究生教育30年座谈会等系列活动,老领导、老教授、兄弟党校代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校友等欢聚一堂,共同回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走过的不寻常的30年,一起展望新时代发展的新机遇。

为什么党校一定要举办学位研究生教育?这是曾经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年逾八旬的原校委委员郑国玺教授,是当年学位点申报的亲历者,会场外,回忆起当年的申报缘由,他坚定地说:“一是培养教师的需要,这既能锻炼师资,又能在社会上展示党校的师资力量;二是党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把它作为推进党校教育正规化,提升党校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手段;三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希望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建设、管理和理论研究人才。”

一语惊醒梦中人。在郑老的点拨下,我们努力回顾当年申报前后的历史,试图找寻更多的珍贵点滴。学校于1989年正式启动申报工作,在那个特殊的年份里,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究”,“使每一所党校都成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研究党建理论,培养党的骨干的坚强阵地”。

这,对党校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校敏锐抓住机遇,在已经连续举办正规化研究生班的基础上,提出以学位研究生教育来推动党校教育正规化。思路决定出路,党校人蹚出了一条新路。2008年、2019年制定的党校工作条例都对该项工作加以确认,1997年、2011年学校还两次承办了全国党校系统学位工作与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会议,相关工作受到中央党校和全国兄弟党校的鼓励。

在座谈会间隙,有同志翻阅《历史考察与规律探索——四川干部教育口述史研究》一书,惊喜地发现里面记载了这样的细节:1990年上半年,在省委党校申报硕士点的关键时刻,时任省委常务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顾金池专门会见国务院学位办、中央党校来川考察组,代表省委明确表态,全力支持省委党校增办硕士点,他对学位办同志说,你们觉得需要的条件,我们都要给省委党校创造;你们这次考察觉得哪些地方不符合要求,我们保证改进,一定要做到。

岁月变迁,但关怀始终如一。省委主要领导同志2020年11月亲临学校东西校区视察,在听取校园改造提升工作汇报时,专门就硕士研究生教学、住宿等功能设置提出明确要求,殷殷关怀、浓浓深情温暖着党校人、激励着党校人。

如果有人问党校人创办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自信和底气从何而来?或许,我们能从上面两个事例中找到答案。

“党校研究生培养,要具有鲜明的党性、现实性、战斗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是学校获批的第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郑国玺教授在谈到如何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时,分享了一以贯之的做法:“引导学生认真钻研马列经典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学生世界观改造,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标国家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人才培养的关键。”法学教研部主任、法律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吴涛分享着自己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体会。法律硕士是学校最年轻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也是第二个专业学位点,近年来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着力从内部挖潜,通过外聘专家学术讲座和外出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教书育人,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孙超英教授从2003年开始担任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和政治经济学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先后指导了14名毕业生,都在各行各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成绩。她表示:“看着这些学生毕业后快速地成长进步,内心十分欣喜,这些同学也经常会为有在党校的学习经历而自豪。”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曾任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现法学教研部教授李季从事多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得。

这几位老师的话语,代表着广大党校教师一直以来,用思考和行动回答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党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根本问题。正如1990年中央党校在《推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论证报告》中描述的那样:“该校师资力量较强,学术梯队结构较为合理,能够胜任教学科研任务,是一支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教学科研队伍。”

1990年起,经过几代党校人辛勤的努力和奋斗,到2020年学校已获得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五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公共管理、法律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我们在翻阅档案时,看到了铅字油印的1990年《四川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规划(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五年)》里有这样的话语:“省委党校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在坚持和落实国家统一的基本规范和标准的同时,要具有鲜明的党性、现实性、战斗性和科学性,要具有长期相对稳定性和发展趋势。”党校人的坚持代代相传。从1990年《培养规划》的制定,到2020年《校院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从1995年首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成立,到2019年《校院关于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的意见》印发……30年来,学校始终把坚持“国家标准、党校特色”作为践行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的具体体现,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原则。这或许也是党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能不断走向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当时招生考试的成绩并没有联网,试卷和成绩均在报考的学校,调剂只能靠人脉。当然,总是我们去托人。”1990年5月调入原研究生办公室的张国胜老师回忆起当年的招生工作,感慨万千。最初的几年里,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少有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因此前几届大都是从外校调剂来的,真费了不少的周折。

2020级新生邓鑫同学,在经历了2019年的首次调剂失利以后,2020年再次坚定选择报考四川省委党校。“听说党校老师很多都是从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等名校毕业的博士,师资队伍很强,校园环境清幽雅静,很适合读书学习。但很可惜第一年没有如愿调剂成功,在复试失败的那天,我就决心一定要考上四川省委党校!”

2021年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人数达804人,较上年度增长73%。30年来,招生报考情况可以说是一种成功的“逆袭”,更是一种坚守的“收获”。

学习成效怎么样?学生最有发言权。“三年学习,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摆脱了多年来的教条主义束缚,敢于说‘新话’,促使我脑洞大开,思想更为解放,为毕业后多年的教学科研活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一届毕业生、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廖清胜校友,兴奋地回忆当年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廖清胜校友是1992年入校的2名硕士研究生之一,在母校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已有属于自己的事业。

严涵是2017级政治经济学的学生,现在成都市温江区商务局工作,在校期间还担任了2017级硕士生党支部书记。谈到母校学习的收获时,严涵兴奋地说:“省委党校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她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同学们愿意去争取和把握,母校就能帮助我们得到质的成长,我十分感恩母校。”

采访中,我们还听到一个特别的故事。200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李斌,现为海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当年在毕业生交流会上动情地说:“我是以同等学力身份从西藏一所边远中学考入的,大家可以想象我的英语和专业基础有多差,考上中央党校博士对我简直是当初想都不敢想的奇迹,现在这个奇迹居然真的发生了。若问我有什么独门秘笈,我真的说不出来,我唯一想表达的就是感激,感激省委党校每一位老师,特别要感激研究生部从2004级开始实施的‘54321’的个性化培养制度,没有这个制度助力,考上中央党校博士对我就是一个梦。”

廖清胜、严涵、李斌校友仅仅是分布于祖国各地的620余名校友中的代表,我们无法一一采访或挖掘他们奋斗的故事,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大都活跃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舞台,有的逐步成为业务骨干和领军人物,他们都是母校的骄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保障体系作支撑

学位研究生教育核心是培养人,培养质量决定了教育的成败。对这个问题,研究生部主任李云辉分享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生部将全面落实校院决策部署,认真总结前30年的办学经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着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保障体系作支撑,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各个部门认识高度一致、行动高度统一。“我们把硕士研究生作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读者群体之一,使图书馆成为他们的学习空间,成为在校学习的第二课堂。”图书馆馆长邓卫国这样说。学校1986年即启用了当时具有较为先进设备的正规化图书馆,馆藏图书、馆舍面积、管理服务等还被作为必要性之一写进了中央党校《推荐论证报告》。近年来,学校还向研究生提供了24小时数字资源服务,书刊借阅服务,图书资源保障的精准服务及个性需求。图书馆的读书交流会及学术沙龙已成为同学们争相占座的“主战场”。

后勤服务管理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当年学校给我们两人专门安排了单间宿舍,并且是在相对安静的楼层上。”廖清胜校友提到当年学校的后勤安排,还十分感慨。行政后勤处处长陈一军介绍:“服务好研究生教育,是行政后勤工作长期以来的重要共识,近几年我们逐步改善了研究生的住宿条件,同时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措施。”

户籍问题曾经是困扰研究生培养的老大难问题,在多方协调下,学校于2001年9月开始逐年办理研究生新生户籍迁入工作。保卫处处长黄华谈道:“户籍问题是学生关心的大事,我们一直都是安排专人负责,经常往返于学校至青羊公安分局办证中心,认真负责办理相关手续,确保零差错。”硕士研究生的安全问题,也是采访中黄处长谈得最多的。“研究生安全措施要落实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每一名研究生身上,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最欣慰的就是截至目前,在校研究生中未发一起治安消防案件,我们一定要保持下去。”

“我们特别享受那一段‘昏天黑地’的快乐时光”

研究生部是学校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30多年来,从研究生办公室到研究生部,从最初的四五人发展到现在20人,很多先后从事过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同志,回忆起那段时光都特别有感触。

“最为深刻,也是最值得我辈学习的是硕士生的导师团体。”教务二处(长征干部学院教务处)处长曾琦在研究生部工作了十五年,回忆起那段时光,他感慨道:“导师团体中既有著作等身的资深学者,也有锋芒初显的青年才俊;既有擅长教书育人的课堂讲授大师,也有醉心研究的科研奇才;既有学者妈妈型导师待硕士生如儿女,也有兄长型导师善于与硕士生切磋互鉴。他们或为硕士生学术成长呕心沥血,或为就业去向而四处奔走。他们各自不同但都有一样的责任和担当,为研究生教育倾情投入、倾心付出,学位研究生教育30年最辛苦的应该是他们——硕士生导师。”

“1992年至2007年底,我在研究生部工作。”提及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办公室主任敬一竹说,“还是那一时期‘开疆拓土’带来的干不完的事和那一代党校人用不完的劲。我觉得,对学校而言,抓住了发展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历史机遇,构建了新的教育格局;对于教研部而言,既培养了人才,又锻炼了师资队伍;对研究生部而言,较好地处理好了人和事的关系,使得纷繁复杂的事和朝气蓬勃的人,相互交融、相互作用,事发展成事业,人也找到了职业幸福感。”采访最后,他动情地谈道:“老实说,我们特别享受那一段‘昏天黑地’的快乐时光。”

“我认为,学位研究生教育出成果、出人才,除得益于党校教师治学严谨、育人有方和硕士生认真向学、刻苦钻研等诸多因素之外,与我校(院)科学合理的硕士生培养制度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刚是学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留校后从2000年到2008年在研究生部工作。2004年上半年,针对党校硕士生生源存在同等学力报考和跨专业报考占比偏高的特点,时任研究生部副主任的胡雪松和李刚一起策划了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创新方案,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正式出台了“针对个人特质定兴趣、立足经典名著补基础、着眼社会调研练能力、围绕专业译著强英语”为核心的硕士生“54321”个性化培养机制。

李安伟是党校的新人,也是研究生部的新人,到部工作十天,就参加了学位研究生教育30年座谈会等活动。“虽初来乍到,但又寻得前辈们的奋斗身影,让我有种既陌生又熟悉、既忐忑又欣喜的感觉。见证了研究生教育30年座谈会盛况、聆听了校(院)研究生教育的辉煌历程、感悟到老一辈研究生部人的峥嵘岁月、体会到毕业老校友对母校的深情眷恋……让我深深感到身处优秀集体的骄傲自豪和肩负时代使命的任务分量,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我们将不辱使命、不负韶华、勇往直前。”

“放眼全国、对标一流,力争走出一条具有四川党校特色的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四川省委党校负责同志在2020年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庄重宣言,正式吹响了在而立之年、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的冲锋号角,我们将秉承“定了就算、算了就干、干就干好”的胆识和气魄,奋进新时代,努力创造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党校事业发展的新未来!

 (执笔:曾大军)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