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利用好“两路”精神资源 丰富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教学内容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两路”精神是我党创造和实践的又一大精神丰碑,是伟大长征精神和光荣南下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两路”精神的时代价值远远超出了修筑和经营“两路”的范畴,成为我党我军扎根高原、边疆为家,艰苦创业、奉献牺牲的精神象征,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
川藏公路是一条由人民军队修筑和经营的“红色之路”,它就像一条红色飘带,凝聚着党的红色基因和沿路各族人民爱党拥军的红色情结,传承着不朽的“两路”精神。“两路”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特殊价值成果,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和普遍的教育意义,是无比珍贵和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应该纳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教学体系,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
川藏公路的显著特点。十八军进藏,“一边进军,一边修路”,“背着公路进西藏”,他们高喊着“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豪迈口号,用双手劈开了横断山脉,修筑了康藏高原上第一条公路,实现了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的誓言,川藏公路是一条解放西藏的“进军之路”;修筑川藏公路自然条件苦、生活条件苦、高原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差、装备条件更差,由于“修路难、行路难、养护难”,川藏公路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苦难之路”;修筑川藏公路,山险水险路更险,途经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21坐,14条大河,横穿龙门山、青泥洞、澜沧江、通麦等8条大断裂带,海拔从500米的成都平原上升到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是名副其实的“天险之路”;修筑川藏公路总共牺牲3000余人,如果要求一个平均数的话,每公里牺牲官兵至少是1人以上,仅雀儿山一个山头就牺牲了300多人,是一条名副其实用生命铺筑而成的“生命之路”;在修筑和经营川藏公路过程中,人民军队和沿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实践了“川藏线”精神和“两路”精神,军民共建共创了“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是一条传承着不朽精神的“精神之路”。
“两路”精神的教育意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是“两路”精神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发展的思想动力。“两路”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特殊价值成果,其精神内核包括我党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奉献精神,“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团结精神。“两路”精神体现了我党“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开发边疆巩固国防的治国安边战略,军民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和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路”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担当精神和团结精神,极具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党的“治藏方略”教育、“五史”教育、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好教材和好课程。因此,理应把“两路”精神作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特色资源和优势课程,丰富学院的教学内容,提升学院的教学品位。
“两路”精神资源的基本现状。十八军进藏和修筑川藏公路,留下了无比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两路”精神资源。四川省“两路”精神教学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路有“老川藏线”四川段,即国道317、318线四川段,从广义上看,即将通车的川藏高速和在建的川藏铁路也应该属于“两路”精神资源;桥梁有雅安天全飞仙关吊桥和甘孜州泸定大渡河悬索桥,川藏高速泸定大渡河新康大桥等;山有“川藏第一关”二郎山、“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川藏第一险”雀儿山以及“川藏南线”的各大名山;机场有十八军甘孜机场及机场窑洞,以及康定情歌机场、稻城亚丁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等现代机场;馆有雅安市原西康省烈士陵园、泸定“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甘孜县“朱德与格达活佛纪念馆”等;墓有天全县两路乡十八军烈士墓群和筑路烈士墓园、泸定县十八军烈士纪念亭、康定空军烈士墓、道孚县十八军鲜水河烈士(道孚“忠烈桥”)旧址、甘孜县十八军烈士纪念墓、雀儿山十八军烈士墓等;人物方面,重要人物有“筑路司令”陈明义、“工兵司令”谭善和、“铺路石”穰明德等;先进人物有孤身入藏劝和的“解放先驱”格达活佛,大力支援十八军的德格土司降央白姆、玉龙头人夏克刀登、孔撒土司德钦旺姆、康南富商邦达多吉和“运输模范”曲美巴珍等;筑路烈士主要有二郎山十八军烈士、雀儿山十八军烈士、甘孜机场窑洞十八军烈士、道孚鲜水河十八军烈士等,著名烈士有“筑路英雄”张福林;故事有十八军进藏和修筑川藏公路在四川发生的许许多多凄美动人的故事,成为传承“两路”精神的重要形式和重要教学资源;文艺作品有十八军进藏和修筑川藏公路在四川创作的具有鲜明的历史烙印和时代特色歌曲、诗歌、快板、小说、舞蹈、报告文学、歌剧电影等;遗址(遗迹)有十八军进藏和修筑川藏公路留下的各类遗址(遗迹),如乐山十八军誓师大会旧址、甘孜县十八军进藏誓师大会旧址、“昌都战役”渡口、行军路线和战斗遗址(遗迹)等;精神指进藏部队和筑路部队创造和实践的重要精神,如“三不倒”的“川藏线”精神,“两路”精神,“五个特别”的“老西藏”精神等。
“两路”精神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是开发一批现场教学点。四川省“两路”精神无比丰富,可惜很多现场教学资源已经被废弃,但还是有一批极具吸引力和教学价值的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一批教学资源可以直接利用,比如雅安市天全县的飞仙关吊桥(川藏公路第一座桥),甘孜州泸定大渡河悬索桥(大渡河上第一座公路桥),川藏高速泸定大渡河新康大桥,十八军甘孜机场旧址和机场窑洞遗址,“川藏第一险”雀儿山(“川藏线”上难度最大、牺牲最大的一座山,有十八军烈士陵园和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批教学资源亟需投入,比如二郎山“老川藏线”需要打造“两路”精神主题公园和现场教学点;新都桥东俄洛(川藏公路南北线分路口)需要修建川藏公路主题公园和“两路”精神教学点;德格新路海(康青公路和康藏公路旧址)需要修建川藏公路主题公园和“两路”精神现场教学点等。二是编写几部基础教材。组织编写2—3部十八军进藏和“两路”精神题材的教材,作为学院教材体系的特色内容,如十八军进藏和修筑川藏公路的历史教材和红色故事、“两路”精神微党课集和现场解说词汇编等。三是研发配套课程体系。重点是研发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两路”精神教育主打专题,作为学院的特色课程使用。如“第二次长征”——十八军进藏的艰辛历程、修筑川藏公路与传承“两路”精神、“两路”精神与党的初心使命、“老西藏”精神的传承与时代价值等。还需要研发一批配套课程,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如以红色故事为主的微党课,以介绍“两路”精神现场教学点和遗址遗迹为主的现场教学课程等。四是突出激情教学特色。激情教学资源为十八军进藏和修筑川藏公路创作的文艺作品赏析。这些文艺作品是20世纪50、60年代重要的军旅文艺作品的重要代表,曾经风靡全国,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两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发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具有历史烙印和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是学院激情教学的好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讲:“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人民解放军在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上修筑和经营川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奇迹,确保了西南边疆的长期稳定和西南民族关系的长期和谐,彰显了“军民一家亲”的军民深情和“汉藏一家人”团结精神。川藏公路是建设和经营西藏的“建设之路”,是康藏高原各族人民争取自由解放和奔向幸福生活的“幸福之路”,传承着不朽的“两路”精神。四川省是“两路”精神重要发源地和实践地,把丰富而独特的“两路”精神资源作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特色资源和优势课程,教育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传承和发扬好“两路”精神,既是崇高的政治责任,也是光荣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甘孜州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