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思考
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把发展完善中国共产党形象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系统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领导者,不但直接参与国家治理的全部过程,而且引导、规范着其他治理主体有序参与国家治理。因此,良好的政党形象能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领导主体力量。
新时代条件下,要坚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当代政党政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历史进程、演进规律及经验,辩证分析当前党的形象建设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借鉴、汲取世界上其他一些执政党在形象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和教训,进而提出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有效路径。
驰而不息地抓好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淬炼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政党形象
打铁必须自身硬,强国必先强党。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和维护长期执政地位客观上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把党锤炼得更加坚强有力。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向世人充分展现出勇于坚持真理、自我革命、革故鼎新的优良品质和形象,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厚植了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新时代条件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坚持不懈地把党风建设作为“切入口”,以驰而不息的精神狠抓党风建设。改善党风,根本在于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党性决定作风、作风体现着党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党性修养,以良好的党性修养提升自身形象。加强党性修养,具体来说,要立足于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站稳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中央领导权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自我革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党的清正廉洁;等等。
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队伍形象
从组织构成来看,政党宏观上是由领导干部群体和普通党员构筑而成的。领导干部群体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党的执政队伍的骨干力量,因而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新时代党的领导干部形象的塑造和维护要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核心。忠诚是第一位的,客观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干净,客观上要求领导干部要自我省察,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做人。担当,客观上要求领导干部在危机面前要敢于挺身而出,奋勇争先,敢于奉献。
积极利用好网络媒体平台,打造更具亲和力、公信力的政党媒介形象
面对信息化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顺势而为、占据主动、抓住机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塑造优良的政党媒介形象,巩固和提高党的权威。通过网络平台,推动党务公开和决策公开,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提高党执政的透明度,更加彰显阳光透明的政党形象;积极宣传党的执政理念、方针政策,展示党执政的成就,更加彰显党执政为民的政党形象;发挥网络监督的独特优势,加大网络反腐力度,有效震慑腐败分子,更加彰显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当然,在尊重宪法、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也要加强对新兴媒体和舆论宣传的监管和积极引导,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坚持以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大局为主,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科学的政党形象评估体系,健全政党形象建设长效机制
政党形象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政党形象塑造和构建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衡量、评价以判断其价值和状态。政党形象评价的结果会对政党政治活动尤其执政党的执政实践具有效果导向的作用。
提升党的形象建设科学化水平,客观上要求从技术上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既要高度重视、改革和完善执政党的自我评估,也要更加重视充分发挥第三方作用,引进社会公众及其团体和组织的外在评估;确立科学的评估内容指标体系,健全以对党的执政理念的贯彻、执行程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认识和把控程度,对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的关注和实现程度、对各方面利益的协调程度,对国家稳定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实现程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评估内容体系;采取多样化的监督和评估手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