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危机应对经验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绝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各种危机考验,不断化解风险战胜危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才拥有了应对各种风险和危机挑战的丰富经验。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拥有成功应对各种危机的丰富经验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内忧外患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是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危机考验中前行,危机应对贯穿党的百年发展历史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面临过多次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人民生命安全的各种危机的挑战。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时就成功化解了一次重大风险,及时将党的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红船上继续召开,化解了被干扰和破坏的危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遇到了第一次革命的重大危机,关系到党和革命事业的前途命运。党中央紧急召开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革命总方针,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从而挽救了党和革命。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解决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这支军队的问题,即真正建设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红军主力被迫长征,转战两万五千里后重获新生。1935年1月15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从而摆脱了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机。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于1935年又制造了华北事变。这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之后面临的又一次民族危机。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再次解决民族存亡危机。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避免了一场内战爆发的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执政党的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考验。面对美国等国家采取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我国受到的外部环境压力世所罕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这危急关头,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并为各项社会改革和经济恢复赢得了相对稳定的环境。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最高权力出现真空,是当时最大的危机,党中央及时粉碎了“四人帮”,结束“文革”十年内乱,再一次化解危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转折。后来我国又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和危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开展有效应对,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风险和危机,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应对各种危机挑战和风险考验,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等能力,积极防范化解七大领域重大风险;组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突出抓好维护政治安全;整合应急管理部门职责体系,形成大应急格局,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危机挑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了大量危机应对的丰富经验,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中总结归纳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对提高领导干部危机应对能力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成功应对各种危机的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应对危机挑战的宝贵经验,为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和提升长期执政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我们在“十四五”时期做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新发展阶段有效应对各种危机的智慧宝库。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和推动实践结合起来,把历史和现实贯通起来,提高应对各种危机挑战的能力。
一是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正是有了党坚强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危机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化危机,才能不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的百年历程事实证明,我们党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需要党中央集中统一的坚强领导。
二是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 夺取政权不易,巩固政权更不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责任。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我国各类矛盾、风险和危机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对各种危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既要有防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危机挑战的高招,决不能让风险演化为危机。
三是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底线思维的重要性,并将底线思维能力列为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大思维能力之一。底线思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立足于守底线的担当思维、进取思维和应对思维。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危机。面对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要求我们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按照“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的要求,才能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挑战做到心中有数和有效应对。
四是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党在战争年代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经历了磨难和挑战;在和平时期遭到国外敌对势力大肆破坏和打压,加上各种错误思潮的扰乱,由于经验不足,我们党面临过严峻的危机局面。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应对这些危机,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讲究斗争策略,提高斗争本领。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恪尽职守,毫不懈怠,危机面前无所惧,挑战面前勇敢担当。
五是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是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因此,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败斗争基本方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危机应对能力。
回顾过去百年党史有利于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只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学习党史中的危机应对经验,把党史学习和推动实践结合起来,把历史和现实贯通起来,提高我们的危机应对能力,党的事业就会不断发展,能应对和化解前进征途中新的危机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