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泸州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站,是毛主席军事指挥上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的重要转战地,红军长征在泸州境内留下大量的遗址遗迹,是泸州最为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2020年,省委作出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重要部署,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以下简称分院)正式成立,成为全省5个分院之一。如今,分院在泸州市委的坚强领导及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总部的精心指导下,正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干部学院。

一、突出“三个加强”,着力建设高标准精致化硬件体系

(一)加强布局设计

泸州市注重分院与党校整体谋划、一体建设,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避免另起炉灶、重复建设。2020年,泸州市主动对接“长征主题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极融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总体布局,立足红色资源实际,坚持实际实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编制《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1+2+N”布局设计,“1”即分院本部(泸州市委党校新校区),“2”即新建古蔺校区(古蔺县委党校新校区)、叙永校区(叙永县委党校石厢子校区),“N”即持续建设太平渡、二郎滩、“鸡鸣三省”会议旧址(石厢子)、双沙、黄荆、东新、石顶山、营盘山、镇龙山等核心现场教学点,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办院。

(二)加强校园建设

分院本部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约8.77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等主体建筑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已于今年3月15日建成投用。分院古蔺校区占地156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将于今年底建成投用。分院叙永校区占地15亩,建筑面积0.7万平方米,已于2020年12月建成投用并对外接班教学。分院今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后,每天可同时容纳1000人培训、食宿。分院将对标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总部整体形象设计方案,统筹景观、色彩、标识等系统,实施红色文化氛围提升,建设美丽精致红色校园。分院本部突出“四渡赤水”主题,邀请中国雕塑院一流专家团队设计制作“四渡赤水”等3组大型主题雕塑,邀请天津精锐展览有限公司设计,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博物馆专家和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团队指导建设“四渡赤水教育馆”,在正大门对面规划建设“长征·四渡赤水”主题水景公园。

(三)加强点位打造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保护、传承、利用好长征文化遗址遗迹。统筹红色资源特色、教学承载能力、交通组织条件等因素,制定分院《红色资源教学点位建设清单》,重点推进二郎滩现场教学点整体打造和太平渡、“鸡鸣三省”会议旧址(石厢子)等现场教学点改造提升。目前,依托二渡、四渡渡口二郎滩渡口,红三军团二郎滩背水战以及开仓分盐等历史事件、感人故事,二郎滩教学点完成了红色文化陈列馆、盐文化陈列馆布展。为进一步丰富太平教学点的教学形式,完成了太平渡四渡赤水虚拟现实体验课堂VR项目建设,该项目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首个投入使用的虚拟体验课堂。叙永校区石厢子教学点所在地,是“博洛交接”之地,中央红军长征中的第一个春节也是在此地度过。叙永校区将重点推进红军长征纪念园以及“鸡鸣三省”会议旧址(石厢子)等“一园六址”改造提升。

二、注重“三个提升”,着力打造高水平精品化办学体系

(一)提升课程体系

系统优化教学培训线路,精心打造四渡赤水·奇兵之路、乌蒙磅礴·磨砺之路、鸡鸣三省·奋进之路、军民鱼水·同心之路、突出重围·制胜之路5条精品教学线路。规范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对象分类制定教学细案,形成21套教学方案,建立流程化教学实施机制。开展常态调研和资料收集,开发和完善相关特色课程、微党课,提升讲解词,增强感染力。开发《四渡赤水出奇兵》等专题课程19个,打造《长征中的机要工作——神秘的军委二局》等微党课20个,以及体验、激情、访谈、视频等其他教学课程12个,拍摄制作《四渡赤水出奇兵》等3集系列电教片,基本形成分院核心教学框架。针对领导干部、一般干部、普通党员、青少年等多个类别分类分层制定教学大纲,开展讲授式、体验式、现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样化教学。开展四渡赤水等科研课题研究20余个,组织编印《用兵如神——四渡赤水战例研究》《四渡赤水简明教程》等10余本特色教材、干部读本,为课程开发提供基本支撑。

(二)提升师资队伍

印发《专家顾问团运行办法》,聘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等32位国、省知名长征文化专家组建专家顾问团队,开展专题教学、课题研发、史料审核等工作。整合市县党校骨干师资力量,组建了43名专职师资队伍。常态化实施骨干师资、红色讲解员专项培训计划,择优选拔51名红色讲解员。分院已构建起“专家顾问+专职师资+红色讲解员”的多元师资体系。举办师资外出培训班,赴浦东、井冈山、延安等干部学院学习培训近100人次,组织到与四渡赤水相关的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参观学习50余人次;同时组织实战型内部培训,邀请遵义会议纪念馆副研究员、全国解说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杨莉等到院授课。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总部选派1名教学名师兼任分院副院长,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省委党校选派1名科研骨干兼任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协助科研咨政工作。分院本部选派教研骨干到古叙校区任副校长,指导教学科研工作,抽调校区业务骨干到本部锻炼,实现双向互动、深度融合。

(三)提升办学影响

围绕省内、周边、全国三个层次推进开放合作办学,衔接省内其他4所分院协作办学,推动师资共享、课题共研、基地共用、标准互认、信息互通;加强与遵义、土城、扎西等周边干部学院对接,推动建立四渡赤水红色教育联盟;拜访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等知名高校,积极推动达成建立实践基地、培训合作等意向。分院先后承接了北京、广东、河南等20余个省市的550余期委托培训班,培训学员约2.3万人次。制作分院形象宣传片(大众版),网络点击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正在提升制作新宣传片。

三、健全“三个机制”,着力构建高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

(一)健全领导机制

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项目建设、经费保障、教学指导、宣传推广5个工作组,由市委常委(或副市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强化统筹协调和指导推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各工作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抓好落实,通力配合。分院建立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院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古叙两县党委组织部相关同志任副院长的领导班子,统筹规划建设、资源开发、教学管理、点位打造、对外宣传,初步形成了市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健全运行机制

对照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总部要求,制定分院《管理运行办法》《建设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外培训经费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探索建立“一体办学、统筹运行”的机制,实行人员统一使用、教学统一实施、经费统一管理、后勤统一保障等“4个统一”,按照省上要求,将实施标志标识、教学体系、精品课程、教学线路、办班流程、学员管理、特色教材、数据库建设、专家顾问、师资力量、讲解员培养、主题活动等“12个统筹”,提升一体化办学水平。建立分院后勤服务保障实施“一体化”、组织“前置化”、内容“人性化”、体系“标准化”、系统“智能化”、队伍“专业化”等“六化”机制,择优选择有管理经验的四川锦宾物业专业管理运营团队入驻分院本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三)健全保障机制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统筹整合文化和旅游发展、基层干训机构建设等各类专项资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全力保障和支持分院建设发展。探索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由国企泸州城投集团建设市委党校新校区,引入民企郎酒集团合作提升二郎滩渡口教学点。分院建设工作组成员单位结合职能职责,及时研究制定业务指导、机构编制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支持、人才支撑调整等相关配套政策。市委党校(分院)明确了一名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建设,增设了分院教务科、分院培训科、教育馆管理科,健全了管理机构,强化了组织保障。印发《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2021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周报告、月分析、季小结”动态管理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督导,确保各项任务责任明确、落地落实。

下一步,分院将扎实推进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人才强院,充分发挥专家顾问团队的指导作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培育一支骨干教研队伍和优秀红色讲解员队伍,大力提升管理团队水平,不断增强分院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教研一体,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打磨精品教学专题和微党课,推出高质量研究著作和通俗读本,打造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体验性好、感染力强的现场教学体系,着力塑造分院特色品牌。三是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与其他4个分院的共建共联共享,形成长征培训流线,协调推动川滇黔三省地干部学院,组建四渡赤水红色教育联盟,加强与国内一流干部学院、高校、国企等的对接合作,努力构建分院合作圈层。四是坚持宣传推广,塑造一批宣传精品,创作一批文艺作品,设计一批文创产品,切实提升分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坚持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和国有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营,着力推进泸州四渡赤水分院高品质建设、高水平运营。

 

(供稿单位: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

版面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