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郭柯良

近年来,省委党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等系列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助力发挥定点帮扶村通川区二龙村党支部引领作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推进党建工作围绕中心在基层高效运转。

切实筑牢党建战斗堡垒

强化组织引领向心力

擦亮“底色”,高标准打造党建“堡垒工程”,为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把准政治方向。持续带领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省委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确保政治坚定、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帮扶以来,二龙村党支部2次被通川区表彰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抓好队伍建设。确保村级领导班子和支部活力,帮扶初期即鼓励一名回乡创业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先后发展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4人、年轻后备干部2人,选派3名同志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接续开展各项工作,合村后村两委班子“80后”干部占比达50%。

营造党建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把“空白墙”建设为“党建窗”,运用农民夜校、微信、小喇叭等载体及时传递党建动态、党务技巧、党史发展等知识。截至今年3月,帮扶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教育培训38次。二龙村农民夜校被评为通川区农民夜校示范点。

落实落地结对共建责任

强化政治建设续航力

跑好对口帮扶“接力赛”,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确保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断线。

强化帮扶举措。签订《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校领导累计37人次到村开展工作,校领导和各支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覆盖率100%,组织各支部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4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硕士研究生到村宣讲不低于2次,为村党支部高效运作提供坚实保障。

督导制度建设。每年召开对口帮扶党建指导会议,指导村党支部严肃党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评先评优等基本制度,健全完善村级民主公开制度,累计帮助制定、修改完善各类规章制度21项,通过制度严明纪律、解决问题、锤炼党性。

筑牢活动载体。主题党日活动不拘泥于会议室,根据需要还开到农家庭院、产业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形式上不仅有集中学习、实地参观,还包括党员轮讲、大家点评、观看电教片、案例分析等。通过“归家行动”建立村党支部蒲家党小组,让长期居住蒲家镇的在外党员不再漂泊。

紧密结合对口帮扶举措

强化工作衔接执行力

聚焦现有核心指标和未来发展能力,助力基层党组织“动力叠加”,支撑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紧抓核心工作。始终确保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冲锋在前,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全部解决,二龙村在去年脱贫攻坚冲刺阶段补短板强弱项“百日提升行动”中被评为全乡首个A类村。

推动产业发展。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同步延伸,成功为大米、红薯申请“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与有关企业签署委托销售协议,开通4个网络电商平台,参加4次大型展销活动,每年组织各支部开展“以购代捐”等,让党建既助推生产力,又做强竞争力。

着力品牌建设。打响党建和产品双“品牌”,创建“龙字号”,主打“龙字号农家米”“龙字号红薯”,此外以发展致富带头人方式资助建设“龙字号家庭农场”,为增加就业、拓展销路资助建设“龙字号米坊”“龙字号豆坊”,其间二龙村还获得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荣誉称号。

持续探索管理服务模式

强化红色方阵战斗力

搭建“连心桥”,增强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聚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聚焦服务群众。助力村党支部亮“责任”,党员亮身份,把原村办公室打造成集服务群众、健康医疗、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五位一体”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组织和党员履职尽责主阵地。在重大工作事项中明确“书记牵头事项清单”,持续发挥党支部书记示范带头作用。

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党员积分超市,通过工作实绩累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把党员活动日从工作例会中剥离,既讲党课,又开展交纳党费、重温入党誓词、为有关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帮扶期间,2位同志被通川区委评为先进共产党员,1位同志被通川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务工作者。

持续人文关怀。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党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开展新年、重阳节慰问80岁以上老人和困难群众活动,在“七一”建党节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与困难党员群众交心交底,深入了解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精神上关怀。

精心设计学习文化活动

强化发展共识聚合力

不断增强党员政治文化素养,持续释放文化魅力和感染力,为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突出学习培训。组织赴邓小平故居、朱德故居等5地锤炼党性修养,赴宣汉县洋烈社区、大竹县平桥村等11个先进村社现场观摩并学习党建工作经验,赴巴中市委党校举办“二龙村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班”,召开产业促进会、支部党建研讨会等,持续强党性、找差距、谋出路。

强化素质提升。坚持“支部搭台、群众得益”,充分利用微信群、文明展板等载体,融入“孝善”“法治”“和谐”等元素,组织开展“文明家庭”以及“尊老爱幼星”“爱党爱国星”“产业发展星”等评比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开展文化交流。邀请通川区文旅局、老体协以及成都驷马桥社区等来村开展文艺演出、健身气功展示体验教学、空竹运动展演交流、武术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村民在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精神脱贫。其间二龙村村民委员会作为全省唯一村级单位获全省云健身优秀组织奖。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派驻达州市通川区安云乡二龙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本文原载《四川机关党建》)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