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校四大优势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走在前列
党校(行政学院)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肩负重大使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在抓好自身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四大优势,争做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力军、引领者和推动者,在全力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发挥干部培训优势。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提能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强化学习供给,将党史教育纳入全年教学计划,纳入主体班课程体系,作为党员干部的基础课、必修课,提高教学比重,开辟教学单元,设置教学专题,集中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严把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构建党史教育课程体系。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挖掘红色资源、编写特色教材、打造特色课程、丰富现场教学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引导党员干部在重走长征路、讲红色故事、诵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谈党史感悟中深度参与党史学习教育。要加强师资建设,整合党校系统党史学科优质师资,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批党史教学名师名家;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骨干师资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组织教职工通过线上和线下、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理论学习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学习,做到“讲好党史先学好党史”“感动学员先感动自己”。
发挥思想引领优势。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着眼提升思想引领力和话语主导权,引导党员干部加深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悟和认识。要把牢思想引领方向,坚持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大力宣传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矢志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以及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宝贵经验。要拓展思想引领阵地,用好论坛讲坛、校报校刊、新媒体等平台,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老党员、老同志或先进典型作党史专题讲座,开设党史专栏,拓展学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要深化思想引领载体,发挥党校师资优势,组织领导、专家、青年骨干等参加党史宣讲团,聚焦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情感温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基层延伸,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挥理论建设优势。立足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党史研究,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必然和深刻内涵。要加强系统研究,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治蜀兴川发展战略等重大课题开展联合攻关,强化系统性、规律性、学理性研究,以学科优势深化对党的百年历史、精神谱系进行研究阐释,努力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要加强重点研究,组织开展党史理论研讨、精品图书出版、专家座谈、论文征集等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撰写理论文章,积极在主流媒体发文发声,推出一批既有历史厚重又有理论深度、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解读的党史研究成果,为党史学习提供学理支撑。要加强特色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长征精神、“两路”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极其丰富、弥足宝贵的思想教育资源,将其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用伟大精神浸润党员干部心田,引导党员干部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发挥决策咨询优势。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党校(行政学院)决策咨询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科学总结百年党史宝贵经验并从中获得启迪,是决策咨询工作的应有之义。要明确主攻方向,重点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地方战略定位、战略布局、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紧扣党委、政府交办的重大研究任务,“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开展重大项目攻关,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搭建载体平台,努力探索开放型决策咨询工作机制,用好教师、学员两支队伍和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用足用活各项激励政策,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打造智库载体品牌,建设智库协作体系,加强新型智库建设。要促进成果转化,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结合起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推动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成效。
党校(行政学院)作为思想引领的高地、理论传播的阵地、党性锤炼的基地,要进一步担负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