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聚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王寿林:

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人民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

在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群众作为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汇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使人民观的内涵不断丰富、意蕴日益深化。

人民观是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一个政党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在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不断传承发展,并形成了一以贯之、特色鲜明的丰富内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检验和评判。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成败也在人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在长期执政中获得最广泛群众基础和最深厚力量源泉的根本原因。

 (光明日报 2021年4月20日)

 

景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依归

历史观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

所谓“打江山,坐江山”,其背后反映的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也就是它把“江山”看作为单纯的征服对象和囊中之物,而无视“江山就是人民”的本质。以唯物史观为行动指南的共产党人,从宇宙观到历史观再到价值观,在各个领域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它主张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全部历史的真正谜底,而在各个社会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是一切社会财富和文明成果的创造者,因而理所当然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人民观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蕴涵和体现着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人民立场。“江山”与“人民”的关系,体现在当下,其实就是“执政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而疏远、淡忘甚至与民争利等脱离群众的行为,则是现实中的最大危险。

权力观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在“江山”或者说“政权”问题上,如同对待“历史”一样,无产阶级政党有着它鲜明而特定的立场和观点,那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同样是“权力”,共产党人把它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必要工具,而不是用来作威作福、当官做老爷的权柄。

价值观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其相应,在价值观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最好的写照。

“权力”“名利”甚至“生死”等外在的东西,在人民的利益面前,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面前,在人的全面发展面前,都不能不居于次要地位。正是在这里,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神圣使命,凸显其博大的胸襟和无私无畏的奋进姿态。

 (成都日报 2021年3月3日)

 

陈鑫: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新中国之所以能够日臻强盛,靠的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根本原因就在于党来自人民、以人民为靠山、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立场与群众观点,从胸怀“人民梦想”到致力“人民幸福”,从践行人民立场到坚守人民情怀,无不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取得了“江山”,而要确保“江山永固、长治久安”,同样要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解放军报 2021年4月21日)


版面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