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讲好长征故事 传承长征精神 汶川党校“四个一”高质量推进长征精神研究和相关课程打造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汶川,这片红军长征走过的红色土地上,加强红军长征经过岷江河谷地区的史实研究、课程开发等,对全面掌握长征过程,深刻认识长征意义,弘扬长征精神,充实阿坝州长征史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汶川党校立足实际,以“一课一文一点一库”为抓手,高质量推进长征精神研究和相关课程打造。

“一课”,添特色。“一课”即《红军长征在汶川》。近几年,汶川党校精心打造核心课程,形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汶川花开》《故事·映秀》等为代表的课程体系。趁我省打造四川长征干部学院这一难得契机,党校组织教学骨干,多地多部门调研收集红军长征过汶川留下的遗迹、遗物及感人故事等,通过深挖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打造汶川品牌的党性教育拳头课程。《红军长征在汶川》系统阐述了“伟大战略会师”的羌藏通道,红军长征在汶川抵御军阀和国民党追兵南部进攻桥头堡等重要事件的战略意义和长征精神的丰富时代内涵。

《红军长征在汶川》作为主体班教学内容,同时用于计划外培训班、县内宣讲,受众近万人次,极大增强了党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补齐了汶川党校开发长征精神特色课程的短板。

“一文”,强本领。“一文”即《会师通道的桥头堡 民族政策的试验田——汶川在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作用》。为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军长征在汶川这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程以及重要历史作用,同时为提升教师学术研究能力,汶川党校常务副校长徐锐与青年教师李蕙在《红军长征在汶川》的课程基础上,反复论证、多次修改、提炼精华,形成的这篇理论文章,深刻论述了新时代作为同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抗震救灾精神发源地的汶川,更应将长征精神铭记传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投身高质量发展,努力将汶川建设成为一个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最佳精神实践地。

该论文入选2021年度“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四川首届长征精神主题论坛,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通过论文撰写帮助青年教师克服了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心理障碍,增强了党校教师在学术研究领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一点”,拓点位。“一点”即绵虒镇红军革命烈士纪念馆教学点。红军长征纪念馆是汶川开展党性教育,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点位之一。为延伸教学点位,丰富教学体系,汶川党校以红色资源为依托,深度挖掘提炼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开发了红军纪念馆套课。该课程由导学、祭奠仪式、微型党课、专题教学四部分组成。讲述了红色故事、回顾了红军长征在汶川的几次重要战役、阐述了长征精神的深刻丰富内涵,将静静矗立的革命遗址转化为鲜活的党性教育培训教材,红色资源焕发出新的活力。

红军纪念馆套课在汶川县选调生培训班进行了首次教学展示,学员对该课程的反应良好,一致认为在红军经过的地方讲述历史,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在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感悟历史,增强了课程形式的感染力;在红军开创新局的地方反思现实,增强了课程效果的震撼力。

“一库”,融资源。“一库”即红军长征在汶川的数据库。为扎实开展理论研究、党性教育和干部培养,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在州委党校的指导下,汶川党校扎实有序推进红军长征在汶川数据库建设。该库以收集、整理和挖掘红军长征在汶川的历史资料为主攻方向,深入挖掘红军长征在汶川的精神体现。在此期间,对政协文史委、史志办、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已有的资料进行全面征集并分类整理入库,为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反复开展实地资源采集,对收集的资料多方求证,并分类进行框架体系建设和科学标注。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汶川既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又迎来新的时代机遇,汶川党校将借智借力、聚力发力、形成合力统筹开发课程,形成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的系统教学线路,实现点线面结合,用体系教学提升课程价值,用踔厉笃行的坚定信念,为汶川建设红色精神高地贡献党校智慧与力量。

(汶川县委党校)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