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四川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助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是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持续改善民生服务和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帮扶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工作,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作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民政部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作为“十四五”期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求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
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统筹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工作部署,统筹各方资源,强化管理服务,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全域建站,初步构建形成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的基层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社会工作站点4362个,30余个县(市、区)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基本形成市域四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成为服务基本民生、促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专业力量。
科学规划、精准定位,打造基层治理服务综合平台。一是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形成“五社”优势互补格局、凝聚“五社”强大合力,构建社工站(室)服务新机制;二是根据“两改”后,乡镇(街道)合并,各部门的普遍希望和诉求,引入专业的机构或人员承担下沉服务事项,从而避免走“加机构、加编制、加人员、加经费”的老路,实现社工站点“一根针”穿好各部门服务“千条线”;同时立足新时代民众的服务需求,提供更加专业、精细、优质、多元的服务。
点面结合、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社工服务体系建设。把握发展所需、群众所需和治理所需,统筹推进社工服务体系建设。在时序安排和建设方式上,按照“三年试点引领、两年扩面延伸”和省级资金奖补带动一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形成一批、依托民政服务机构布局一批、市县整合部门资源自建一批、利用现有场所资源赋能一批的“五个一批”建设思路,推动构建“县级社工总站—镇街社工服务站—村(社区)社工服务室”县域三级社工服务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全省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
链接资源、集成建设,夯实社工站(室)建设基础。一是依托载体助建设。整合社会关爱援助站点、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服务设施,通过场地共用、设施共享、服务互融等方式建设社工站(室),鼓励“一室多用”、功能叠加。二是专业机构强管理。坚持政府推动、民政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发挥社工机构等社会组织社工站(室)管理运行、服务设计等优势,遴选优质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工站(室)策划设计、承接管理服务。三是社会参与增力量。激发居民参与社工站(室)志愿服务热情,引导居民小组长、网格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等协同社工站(室)服务,鼓励区(市)县成立社区基金会,依托慈善组织设立社区基金,发动社会企业盘活辖区闲置资源,引导慈善款物支持社工站(室)服务。
创新服务、彰显特色,提升社工站(室)能力水平。一是创新“善工融合”服务。依托社工站(室)开展“社工+慈善+志愿者”融合服务,引入慈善力量的丰富资源,依托社工站(室)发展志愿服务队伍,支持社工站(室)专业社工“嵌入”慈善活动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善工融合”服务新模式,实现1+1+1>3服务效果。二是创新“四化闭环”服务。推动社工站(室)开展前端群众需求评估、中端专业服务、末端绩效评价。精准化识别服务对象、精细化梳理评估需求、专业化开展服务、常态化督导评估,构建“闭环式”社工站(室)服务模式。三是创新“品牌引领”服务。按照区(市)县有品牌、镇(街道)有特色、村(社区)有亮点的思路,坚持社工站(室)项目“品牌化”、模式“多元化”、服务“专业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采取示范引领、专家督导等方式,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社工站(室)服务品牌。
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进社工项目落地落实。一是借势借力,纳入重点工作。将乡镇(街道)社工站及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基层治理、省级民生实事,并在重要会议中专门推介。二是上下联动、严格申报审核。采取“县申报、市审核、省确认”的方式层层审批把关,最终由专家评审打分,确定试点县(市、区)。三是调度培训,指明方法路径。举办培训班,通过专家讲理论、基层讲打算、分管领导讲政策,让基层同志全面掌握社工站建设的实操本领。四是评估督导,确保项目落地落实。坚持台账管理,跟进站点资金整合、专业服务、人员配置等情况,并聘请第三方督导评估,通过实地走访、集中督导、集中评估等方式,对市州试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确保项目做深做实。
“质量是社工站的生命,服务是社工站的特色”。作为一项为民工程和社会工程,乡镇(街道)社工站有着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活力。立足四川实际,不断强化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服务能力建设,通过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专业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