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夹江陶瓷进京记

◇ 胡 勇

去年国庆期间,位于北京王府井附近的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天府龙爪餐厅突然多了一些拍照“打卡”的客人,大家都被眼前美轮美奂的景象震撼到,不约而同地打听:“这是什么材质做的?”“是陶瓷吗?”“这是四川的美景吗?”

大家所赞叹的正是放置在餐厅进门大厅的大幅岩板彩绘。岩板由四川夹江县陶瓷企业为餐厅量身定制,而彩绘则以甘孜藏族自治州驻京联络处提供的红石滩风景图为背景。当高端大气的定制岩板遇上神奇秀丽的四川美景时,便如同川菜麻、辣的碰撞,带给北京食客身临其境和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成为京城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但就在省委巡视组刚刚进驻时,这些展示区域还是闲置空间,看不到任何四川元素。

走访调研以下看上——驻京办缺少“四川造”

夹江陶瓷落户四川驻京办天府龙爪餐厅展示宣传四川,要从省委第八巡视组进驻省驻京办说起。巡视组走访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正在实施安改工程的川办招待所,川办招待所是四川在首都的一块金字招牌,坊间流传的“吃川菜到川办”指的就是这里,同时这里还是驻京办政务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宣传展示四川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但巡视组发现,川办招待所改造建设中采购的设施用品中没有“四川造”,装修设计方案也缺乏四川元素,这与展示四川改革开放形象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更棘手的是,该工程还面临超工期、超预算问题,严重影响驻京办相关工作开展。同时,省驻京办所在的四川大厦和下属企业相关区域对四川改革开放形象的展示宣传也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没能有效发挥驻京办立足首都、展示四川的窗口作用。

回川考察合作共赢——夹江陶瓷登上进京列车

如何整合驻京机构力量,解决招待所改造工程的“双超”问题,促进窗口作用有效发挥,成为现实考题。巡视组一方面帮助驻京办协调四川华西集团派员到京对工程建设进行帮助,另一方面持续下沉调研发现,该工程采购的建材中有“岩板”,组里曾参加过对夹江县巡视的干部老胡一下就想到了夹江能生产岩板。他立即告诉驻京办的同志,夹江县因瓷而兴、因瓷而名,是闻名中外的“中国西部瓷都”,产业集群收益超百亿,满足当地上万群众直接就业需求。不少驻京办干部听完后,都说还不知道夹江产岩板,更不知道夹江是中国五大建陶生产基地。老胡又说:“如果让招待所都用上我们‘四川造’,那客人在这里就如同置身于浓缩的‘天府之国’,这对四川来说是最经济实惠、又润物无声的‘广告植入’。”

驻京办根据巡视组建议,迅速调整思路,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由办领导带队到夹江考察当地陶瓷产业。通过考察和商谈,夹江陶瓷企业愿意免费向驻京办的招待所建设提供陶瓷板材,并派工程设计人员到现场设计安装。这不仅节约了工程开支,也一定程度缩短了工期,同时让川企川货在北京得到展示宣传,实现了互利双赢。“此行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对省情不熟的短板,也让我们对今后如何深化‘川货出川、川货进京’与‘主动对接市州’有了新的思考。”赴夹江县考察回来的干部对巡视组如是说。

工旅融合共促宣传——夹江陶瓷在京的“高颜值”首秀

夹江陶瓷即将进京,但如何让“素颜”的岩板展示出四川形象的“高颜值”成为摆在巡视组和驻京办面前又一个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巡视组结合对20个市(州)驻京联络处的走访调研,发现驻京办对四川的宣传推广主要集中在四川各地的农特产品,但在旅游资源、脱贫攻坚和改革开放成果方面展示不多,缺乏震撼的视觉效果。于是巡视组建议驻京办通过“工旅融合模式”将陶瓷工业品与四川的文旅内容相结合,通过先进的制作工艺把各市(州)文化旅游特色和改革开放成就的高清图片呈现在岩板上,给岩板画上靓丽的美妆。

在巡视组建议下,驻京办与各市(州)加强对接,经过精心筛选,甘孜、阿坝、凉山、泸州等地和省属国企提供的贡嘎山、红石滩、赤水河红军大桥、天府机场等图片,成为首批定制“上板”的彩绘,并在驻京办下属的天府龙爪餐厅先期揭幕。岩板彩绘的成功落地,实现了四川工旅产品跨界融合、携手进京,更发挥了“整合驻京机构力量”的合力作用。“学习强国”平台还以《北京这一道风景竟然是“夹江造”》 为题对夹江陶瓷“进京”进行了报道。

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夹江陶瓷进京带来的思考

夹江陶瓷彩绘在省驻京办的落地,只是巡视组与省驻京办“同题共答”的一个缩影,但它给驻京办广大干部带来的理念碰撞和思想转变,如一颗落入平静水中的石子,泛起阵阵涟漪。

省委第八巡视组在此次巡视中之所以能很好地助推驻京办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缘于巡视组始终贯穿着“同题共答,促进发展”和“带着问题去巡视,深入一线去调研”的工作思路。巡视组对市州联络处逐一走访,先后6次对驻京办招待所安改工程进行实地调研。在巡视中,大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以下看上、以小见大,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使巡视组能够精准高效发现问题,也为驻京办改进工作提供了“活”情况。省驻京办不少干部说:“这次巡视让我们对巡视工作有了新的了解,巡视组不仅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帮助我们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让我们对‘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视方针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对‘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77期市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现任省纪委驻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纪检监察组组长)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