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新支点:基层社会工作中党建引领的新作为
社会稳不稳,关键看基层。而基层社会治理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特别是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重大事件的基层社会工作中屡屡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越来越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党建引领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的核心保障要素。
一、基层社会工作中党建引领的新形势
(一)党建引领亟需更专注基层社工队伍建设。抓基层社会工作首要在于抓基层社工队伍建设,目前社工队伍建设还存在发展较慢、工作规模小、人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不均衡、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保障制度等困难和问题,因此在开展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承接政府购买的社会组织服务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促进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社工的专业化、职业化有机结合。
(二)党建引领亟需更注重基层社工服务阵地建设。当前,基层党组织要特别重视充分利用村(社区)集体闲置资产,成立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保健康复、读书看报等服务,或者嵌入未成年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村级卫生站、慈善超市等,满足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需求,把服务阵地建成“一地多用、一室多能”的综合性服务阵地,使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党建引领亟需更注重基层社工服务模式的创新。有的基层党组织有效利用民政、妇联、团委、残联等部门社会保障经费,聘请志愿老师参与基层社会服务工作,把有偿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打造“一老一小”服务列车,用公益和有偿“两套动力”,确保基层民生行稳致远,真正促进基层良性发展,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民风。
(四)党建引领亟需更加注重基层社工服务对象的拓展。当前,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加速发展,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如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大多以灵活就业为主,线上“接单”、线下“派单”。要围绕破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谁负责”、党组织“怎么建”、党组织和党员“如何起引领作用”等问题,大力探索、创新、实践。
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一)在基层社会服务中自觉融入党建工作实现社会治理的新飞跃。这是新时代社会工作实践反复证明做好基层社会工作的有效方法和结构性前提,也是对我党优良传统的呼应与回归,更是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要将“党建为民”内化于社会服务工作之中,积极搭建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以凝聚群众为目标,以服务为载体,积极推动党建工作由行政化向服务化转变,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功能,让群众从基层党建中收获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在“五社联动”中确立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在“五社联动”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参加方除了基层政府外,还有社会组织、社区、社会企业、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团队。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的党组织对于专业社会工作系统和行政社会工作系统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和组织优势,有助于打破长期存在的“两种社会工作”现象及其由此带来的分化局面。因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确立基层党建的引领地位,通过其将社区居委会、专业的社会组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等主体整合起来,有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将党的意志充分体现在基层社会工作的阵地建设中。社会组织、社区、社会企业、社工机构以及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团队等参与主体多以群众为主,因此,要大力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中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筑牢党建阵地,发挥个体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影响群众、引领群众,保证基层社会治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让党建引领的红色基因传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基层社会工作的“红色图库”。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工作机构将党建引领挺在前面,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和感恩教育;通过党建引领激活基层社会治理“一盘棋”,把基层社区服务管理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积极吸纳社工、物业人员兼任街道、社区管理职务,以红色社工、红色物业等助力社会治理质效提升。
(五)让党建引领紧密融入基层社会工作配置公共资源的全过程。党建引领的制度建设不能就党建而谈党建,需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公共资源配置的系统安排紧密对接。面对更为开放的新经济社会空间,党建引领要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在事关各方利益的公共资源配置中发挥关键作用,要围绕辖区内重大实事项目、重要民生工程的公共讨论来构建区域化党建网络,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积极参与党建引领共治活动。
(六)将基层社会工作锻造为党建引领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的新抓手。要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积极探索构建“党建+电商”师资队伍和课程,进一步增强党员和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向新兴领域、基层末梢、网络空间拓展延伸,增强基层党组织对“两新”组织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探索走出社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新路。
在基层社会工作中始终抓好党建引领这一“重点”,就能最终让广大党员有更多的成就感,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党的群众基础自然就牢不可破。如此,党建引领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的新支点,在基层社会工作中成就一番新作为!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