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传播路上的党校尖兵
今年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建校70周年,也是《四川党校报》创刊37周年。37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四川党校报》人,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党报姓党,努力做党的声音传播者,党的理论研究者,党的事业践行者,在守正创新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党校特色的发展之路。近年来,一批又一批新入校的年轻博士、管理人员也加入到这个团队,在党的创新理论的引领下,聚集起来、凝聚力量,努力发挥作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群“新人”的故事。
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获得者——《四川党校报》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团队,以省委党校专兼职报纸撰稿、编辑和出版工作的青年才俊为主体,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博士,也有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近年来,40多位同志前前后后参与其中,胸怀“国之大者”,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为己任,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中央省委重大方针政策,积极传播党的声音,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缘起一份报:位卑未敢忘忧国
《四川党校报》是全国党校系统创办较早的党的理论宣传报纸。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团队,因党校事业相聚在一起,为这份党的报纸凝聚得更紧。
在时代发展的大潮流中,这份报纸经历了属于纸媒的黄金时代,也经历着和众多平面媒体相同的命运。“一定要让头版评论文章建成品牌”。2018年初,一场特别的会议在编辑部召开,新入校的年轻管理人员与编辑部同志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十九大精神,研创报纸未来发展之路。经过不断摸索,对于如何跳出“历史的宿命”,办报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这就是从“人”和“事”出发——建强人才队伍、打造理论精品,让党的理论深入人心。近五年来,团队成员笔耕不辍,头版共刊发57篇原创评论文章。
团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树立“党校青年也要做办报的‘政治家’”理念,把党校姓党原则不折不扣落实到策采编审校发全过程。坚持以正确舆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充分发挥报纸在舆论上特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坚持自己动手动笔,紧跟中央和省委重要部署安排,及时研读中央、省委政策精神,开展实地调研,组织撰写理论宣传文章。
党中央作出“双碳”决策部署后,团队成员连夜学习和研究中央部署,及时开展实地调研,数易其稿写出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谱写四川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的评论文章,受到多家中省媒体的转载。团队成员围绕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写了一篇理论宣传文章《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2021年11月19日即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成为全会后第一批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的党校人。
他们常说,“我们在这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同时,也更好地找到了人生的坐标”。“理论就是武器,思想就是力量,我们要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群年轻人大都初出茅庐,身处平凡岗位,但心中有锐气和激情,在学习与宣传中互助成长,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团队成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四川日报》等,在CSSCI、中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发表宣介、理论文章1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20余部,决策咨询成果获中央、省部级领导同志批示30余项,入选2021“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社科菁英1人,获省直机关公文写作大赛奖项8个。
讲好一个理: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理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哲理道理情理。实践是理论的归宿,群众是智慧的源泉。与人民共命运,同百姓心贴心,是团队永远不变的追求。团队传承优良传统,发挥特有优势,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努力书写铁骨担使命、铁心跟党走的忠诚,坚定有力地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写就深入群众、沟通大众的篇章,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征程上贡献力量。
2020年4月,省委作出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重大部署后,团队及时在《四川党校报》和微信公众号开设《长征》专版专栏,立足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以大众读物为主,先后刊发各类文章200余篇。2021年配合相关部门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微党课,在广大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团队成员带着“红色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革命薪火应该代代相传”这样的信念和使命,历时2年完成编著的《四川红色文化教育丛书(第四卷)》入选省中小学教辅读物。团队成员开发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红军长征在雅安》,再现巍巍雪山千年耸立、永志红军不朽功勋的动人故事,他说:“我的党课要从这片热土开始。”一位听了党课的老同志热泪盈眶地对他说道:“真的像亲眼看到老一辈的战斗场景。”他还积极深入宝兴、天全等革命老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受到基层群众广泛热议和好评。
以小故事讲述着大道理。团队成员在达州市通川区安云乡扶贫三年间,积极向基层群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围绕群众关切,用心用情与群众交流。
团队成员普遍学历较高,但他们立志做平民教师,当大众学者。他们行走田间,迈步车间,探路边小店,只为了解民间关切,收集群众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得更贴近生活。近年,团队成员赴泸定、通川等地开展基层宣讲200场次以上,通过各类平台发表通俗文章读物300余篇。2019年,团队成员赴非洲宣传“中国故事”,受到各方好评。
蹚出一条路:领异标新二月花
如何在理论宣传战场上打响名气、赢得主动,团队也一直在思考和努力。近年来,团队敏锐把握媒体加速融合的发展趋势,积极找新路、求答案,创新宣传视角,打造优质内容,将自身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开辟出新的战场。
“公开课”里唱起了“大戏”。团队成员2021年参与打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1+8”系列微党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学习系列微视频、新时代治蜀兴川系列公开课,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研究领域,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富有个性的表达,带来了一场场耳目一新的理论“大餐”。
作品上线后,学习强国、四川干训等平台持续发布,党建视点、四川省团校等20余家新媒体纷纷转载,观看量突破100万人次,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理论的兴趣,许多读者表达了学习的心声,留言数500余条,他们是“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力行者,是“与祖国在一起”的诠释者。团队成员还主动参与国家重大宣传报道,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央纪委网站等多家中央媒体采访。一名成员录制专题课程在国外播放,引起良好反响。
“箫声一起,美如弦歌”……团队又以“箫声”为笔名,以具有战斗力、说服力、影响力的评论文章为阵地,聚焦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学习强国、《学习时报》、《四川日报》、中央党校官微以及自身平台发表评论文章60余篇。2021年4月,还创新方式与《四川日报》合作,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全省党校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情况。“箫声”关注着大家的关注,聚焦党校事业发展、校风传承发扬等主题,推出“蜀光评论”“青年说”“访谈”“风”等宣传栏目,聚合技术手段,实现文字、海报、音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相融合,打造出“有声有色、出新出彩”的系列作品,发挥价值引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四川党校报》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团队,用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将继续做真理传播路上的党校尖兵,坚定跟党走的初心,与时代齐发展、与祖国共奋进,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事业结合起来,让青春为时代添彩、为党的事业增辉,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执笔:曾大军 杨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