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政治监督实效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政治监督工作,贵在常态有效,重在落地落实,难在精准深入。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管党治党的政治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强化政治监督任务、瞄准政治监督重点、凝聚政治监督合力、完善政治监督体系,不断提升政治监督实效。
强化政治监督任务。新时代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两个维护”。重点加强对党章党规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战略举措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推动党组织特别是党委(党组)主要责任人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督促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党的初心使命。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坚持好落实好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督促各级党组织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善于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善于运用制度威力攻坚克难,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坚定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监督,加强对各领域各方面重要政策、重要任务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切实解决基层党的领导和监督虚化弱化问题,坚决纠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瞄准政治监督重点。政治监督不是抽象的、空泛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必须落深落细落实,做到见人见事见效。要瞄准党政“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通过与党政“一把手”面对面谈话、开展政治生态分析“一部门一报告”、实行党政“一把手”履职用权“双报告”等方式,开展政治扫描,定期综合分析研判,切实把“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盯紧看牢。要瞄准权力运行全过程,找准部门履职结合点融合点,聚焦落实决策、行使权力、“三重一大”执行等关键环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紧密结合业务监督抓实政治监督,着重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具体工作中发现政治问题,持续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做实监督,切实找准政治监督“切入口”,清除政治生态“污染源”,更好发挥监督治理效能。
凝聚政治监督合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本质上都是政治监督,都必须始终从政治高度考量、用政治标准评判,强化监督的政治性。要充分运用各个监督机制的优势,同步深化,形成强大监督合力。在纪律监督方面,以违纪违法案件“一案一整改”为抓手,通过“三会两书两公开”等形式,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监察监督方面,通过建立基层纪检监察协作区,优化重组基层纪检工作力量,推动监察职能延伸,努力使群众身边的公职人员都能受到严密监督。在派驻监督方面,优化机构设置,整合资源力量,增强“派”的权威、做实“驻”的优势。在巡视巡察监督方面,完善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巡视巡察格局,相互借力、同向发力;不断强化巡视巡察整改日常监督,进一步明确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负责,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室作用,推动巡视整改日常监督常态化。
完善政治监督体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实现强有力政治监督的前提条件。要贯通“两个责任”,忠诚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协助党委(党组)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精准规范实施追责问责,压紧压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实现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贯通融合、一体落实、相互促进。要做强基层监督,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点对点”“分片区”联系工作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积极借力智慧监管平台,强化基层监督在社会治理中的直接保障、完善格局、提升效能作用,让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更加敏锐。要融合各类监督,坚持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健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制度,完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定期会商、协作配合等机制,实现监督成果在各监督主体之间转化运用,推动各类监督系统集成、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持续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