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作为“大马院”的历史与使命
时光匆匆,不觉间我来到省委党校已经一年了。经过一年的学习、工作,我对党校的历史和使命的认识不断加深。
还记得当初来党校的时候,我的一些同学老师并不理解,因为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毕业生都去了各大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做老师。我选择来到省委党校就是一种“离经叛道”,觉得我是放弃了学术研究的大好前程。其实,这源于大多数人对于党校的误解,从历史上来说,党校就是一个“大马院”。党校行政学院从来就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从党校的发展历程看,中央党校的前身是1933年3月13日创办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名字直接定为“马列学院”。北平解放后,马列学院即迁往北平,1977年定为现名。从党校的职能定位来看,各级党校的主要职能是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无论从发展历史还是从职能定位来看,党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而我们的四川省委党校成立于1952年10月,前身是中共中央西南局党校,建校后就长期设置“马列主义研究所”,在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加强干部党性教育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阵地作用和熔炉作用。而且为了充分发挥党校这个大马院的发展优势,根据新时代党中央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水平,整体推进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2017年3月,经校院委研究报省编办批准,我校对原有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师资力量和机构部门进行集中优化。7月13日,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正式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而我作为一个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新人,立刻就能进入一个重点马院工作真的是备感荣幸。
虽然说党校是一个大马院,但是党校这个大马院与高校马院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党校的使命,也是我们党校未来发展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失语就要挨骂,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他要求党校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党校不可能置身事外,许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问题必定会在党校汇聚。这就给党校这个大马院提出了提升思想引领力和话语主导权的任务。然而,中国在世界范围话语权上“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发展优势、制度优势和综合实力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党校更应该坚持党校姓“党”姓“马”姓“共”的固本之策、创新之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及时发出中国声音、鲜明展现中国思想、响亮提出中国主张的重要举措。相信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党校教师的未来使命。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