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 易 飞(哲学教研部讲师)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大创新论断,这一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用了整整一段话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段话明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结合的动力、结合的路径等根本性问题,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指引。

一、结合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种相通性、契合性就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结合的动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只有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真正实现本土化,才能更容易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发挥其应有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就没有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论断精辟地指明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沃土。

三、结合的路径: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就明确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

首先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通过这种贯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就会更加丰富,马克思主义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其次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对于什么是日用而不觉,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山东考察孔子研究院时的讲话中曾经举例说明,习近平总书记说,有的农民不识字,但是他的言谈举止,都符合中华文化的传统,还有一些海外华侨,在海外几代了,不会说中文不会讲中国话了,但行为、思维方式上还是很中国的。这就是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在起作用。马克思主义只有与这些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深入群众,从而夯实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群众基础。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