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增进民生福祉 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之基

张力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健康是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伟大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人民健康水平大幅度跃升,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了健康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卫生健康事业始终与党和国家的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并且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一、健康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幸福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也是现代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卫生健康事业是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的重大民生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健康是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病有所医”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本保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国用比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并且逐步实现了“病有所医、病有良医”。在“十三五”期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在2021年达到了78.2岁,显著高于我国人均GDP的世界排名,为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人民健康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发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纳入国家整体战略层面统筹谋划部署。健康中国建设驶上了“快车道”,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安全和健康带来的幸福感。

二、人民健康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百年历程,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以人民对健康工作的需求为发展导向,始终牢牢把握中国时代发展的特征,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卫生健康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尊严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且明确指出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我国卫生健康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系统思维出发来筹划全局,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公共性,通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和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统筹兼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推动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地积极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部署,“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全国上万名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优质资源集中到救治一线,慎终如始、全力以赴救治每一名患者,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健康优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健康优先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卫生健康领域现代化的场景随处可见:健康中国各专项行动全面推开,深化医改持续向纵深推进,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重点专科得到扶持发展;超过八成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地级市和所有贫困县;中医药守正创新迈出新步伐,生育政策不断优化,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认同。

在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多城市在科学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期卫生健康发展方针,打造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感受度。成都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扇窗口,在打造健康城市中也在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在四川省推进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力争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公共卫生现代化是推进健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公共卫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健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我国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养老和健康支持需求持续增加,公共卫生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我们要从公共卫生亟待解决的问题起步,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聚焦“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的目标,稳步、持续、高效推进公共卫生现代化。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我国从2020年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以来,一道道公共卫生防线正在筑牢,一张张疾病防控网正在织密。各地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实践,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15个专项行动已清晰勾勒出健康中国的行动“路线图”,深化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正在努力向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健康中国目标迈进。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b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