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抓手
迈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如何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要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以此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总抓手言简意深、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三个方面相互促进、互为依托,共同构成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当前四川省正处于工业化由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信息化动能释放、城乡发展深度融合、区域发展协同优化的关键阶段,必须准确把握总抓手,科学系统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
推动“四化同步”,重在明确发展路径、强化内生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之一是要“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当前,四川省面临着工业占比持续下降、人口城镇化率持续偏低、农业发展任务繁重、数字经济短板明显等问题,因此必须找准推进“四化同步”的关键点和突破口,结合四川省情实际,积极探索实践路径。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加快推进信息化,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城镇化整体布局;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建成农业强省。
推动“城乡融合”,重在重塑城乡关系、优化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21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6,城乡发展处于深度融合阶段,面临着县乡村一体化发展格局仍需进一步优化、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渠道尚未完全打通、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结构性不均衡、城乡基层治理效能还处于较低层次等多重困境,四川省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依然在农村。因此,必须加快城乡融合,不断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加快形成城乡融合互动、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推动“五区共兴”,重在强化区域联动、实现协同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合作持续加强、联系日益紧密、能级不断提升,呈现出持续向好、竞相发展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2021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2927.8亿元、8761.0亿元、8230.2亿元、3035.1亿元、896.7亿元,区域差异明显。在此背景下,推动“五区共兴”,意味着要根据五大经济区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产业特点等事实特征来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做强支撑更有力的次级增长极,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促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促进省内先发地区同欠发达地区协同共兴,从而有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回望过去,四川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生动缩影,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奋斗之路;展望未来,四川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必将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为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