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以学促行添动力 学思践悟砺初心

◇ 蔡 锐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第26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的学习。我深深感到,这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铸魂之旅,是一次淬炼党性修养的修身之旅,是一次重温初心使命的溯源之旅,个人的政治意识、使命意识、斗争意识有了新的提升。

学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这对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从党的历史经验中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更要从党的事业发展中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将党的光辉历史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把初心使命融进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以“心之匙”开启“心之锁”,在“用心”中坚定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做到知责于心。“用心”,就是坚守对党忠诚的初心,牢牢站稳党性立场;就是厚植人民情怀,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虚话、套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是持之以恒的力量源泉。“用心”才能“走心”。老百姓常讲,“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只有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把党的优良作风继承好,把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好,不断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才能确保为群众办实事的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二是以“情之匙”开启“深之锁”,在“用情”中广泛听取民意、体察民情,做到担责于身。“用情”,就是向群众倾注所有的真情真意,实事求是地带着感情深入一线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勇于并善于直面矛盾,敢于并勤于担当作为。为群众办实事,首先要察民情、访民意。这个第一步很关键,“用情”才能“走深”,而不是“雨过地皮湿”式的调研、不是“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要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多以“四不两直”的形式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要注意沟通方式方法,切莫官话、套话、空话连篇,要用最朴实、最接地气、最容易接受的“群众话”交流,说一家话才更能听见真批评、得到真意见、了解真民生。要不回避问题、不推诿扯皮、不害怕困难、不畏惧挑战,切实把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扛在肩上,把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记在心头,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

三是以“力之匙”开启“实之锁”,在“用力”中增进人民福祉、精准解难,做到履责于行。“用力”,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解决群众困难,能出多大力就使多大劲儿。老百姓常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绝对不是停留在纸面上为完成任务的工作材料。要坚决避免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坚决避免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坚决避免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把做成当做好了,坚决避免把“痕迹”当“政绩”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力”才能“走实”。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办实事办好事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基层民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认真梳理共性和个性需求,明确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深挖问题根源,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切实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古语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绘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继续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坚持改革不停顿、创新不止步,在顺应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大势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政治底色,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作者系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26期乡镇党(工)委书记进修班学员,现任宣汉县茶河镇党委书记]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