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拔任用干部,配备领导班子,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2022年2月8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聚焦痛点堵点推动组织工作攻坚破难,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作为组织工作的“痛点堵点”问题,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紧要而迫切。

一、突出重点:化“大概念”为“小指标”

考准考实的基础在于全面准确理解干部政治素质内涵,关键在于突出重点,加强指标体系设计,就是要让政治素质标准具体而鲜明,使政治素质考察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真正考准考实干部忠诚度,全面提升干部政治素质。

一方面,要聚焦五个重点内容。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高不高,主要看是否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忠诚干净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和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为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指明了工作方向,即重点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5个方面。以此为基本依据研究制定具体办法,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将政治标准这个“大概念”,转化为考察干部时的“微操作”,使考察工作由“虚”变“实”,指向更加精准、过程更加有效。具体讲,政治忠诚着重考察干部对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认知上,政治定力着重考察干部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上,政治担当着重考察干部对履职尽责的行动上,政治能力着重考察干部对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水平上,政治自律着重考察干部对严守纪律规矩的自觉上。

另一方面,要提高两个考察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问题有的是灵魂深处的东西,特别是政治上的“两面人”,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识别起来确实比较难,但也不是不能发现。所以,考准考实政治素质并非易事,要求提高考察干部政治素质的“听其言、观其行”能力和“察其表、析其里”能力。具体看,就是通过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切实解决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政治素质考察操作上虚化、泛化、简单化、表面化等问题,通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相结合的全面考察、深入考察和精准考察,切实解决以一时的政治表现背离考察本意、考察不严格走过场以及缺乏深入细致的考察导致“两面人”“伪忠诚”者蒙混过关等问题。

二、优化方式:化“单一式”为“组合拳”

实践证明,要把干部政治素质考准考实,就必须不断优化考察方式,拉长拉宽拉细考察的“纵轴线”,切实打好考察方式“组合拳”。具体来看,就是用好“谈、察、考、查、评、鉴、审、判”八字诀,切实做到以言察政、以行观政、以事验政和以评促政。

“谈”,谈出政治觉悟。即开展常态化的谈心谈话活动,做到领导、同事、下属、服务对象等“四必谈”,通过全覆盖、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掌握清楚干部的活思想和实情况,了解分析干部的政治品德和觉悟。

“察”,察出政治表现。即要深入一线察访了解,既考察干部在关键时刻、重大关头的政治表现,又掌握干部在本职工作中的日常表现;既考察干部的工作圈,又了解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既考察干部八小时内的表现,又掌握干部八小时外的情况,了解干部的政治担当、政治能力。特别是要通过与基层干部共同推进重点工作,近距离蹲点考察干部,组织部门能长时间、近距离、全方位接触干部,考准考实干部的政治意识、政治担当。

“考”,考出政治认知。即组织政治理论测试,分行业分系统组织干部参加理论测试,了解干部对政治理论的把握程度与领悟水平。在现有的拟任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基础之上,建议对年轻干部和拟提拔领导干部增加政治理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知识的专项考核。

“查”,查出政治忠诚。即以查档案、查个人事项报告、查民意、查业绩、查线索、查案件等“六查”为重点,突出查核个人有关事项,结合党员信息采集工作,通过查核有无瞒报、漏报、错报等情况,重点看干部是不是对组织说了实话、述了实情、表了实意,提高鉴别政治忠诚的精准度。

“评”,评出政治水平。即实行专项测评,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系统、不同层面、不同级别的干部设置不同的政治测评内容,联系党中央最新要求及时更新政治测评知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跟进了解干部的政治素养。

“鉴”,鉴出政治底线。即党组织对干部的政治表现和廉洁情况出具“双鉴定”,党组织书记、纪委书记实行“双签字”,同时也以此强化干部所在党组织从严管理干部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审”,审出政治自律。即开展专项审查,注重收集纪检监察、巡视视察、环保、审计、信访等机关部门意见,进一步了解干部的政治自律和政治定力在各方面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判”,判出政治素养。即加强综合分析研判,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又看客观,注重干部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抓住重要行为特征和关键事件进行分析研判,多方佐证和印证,对干部政治表现情况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综合施策:化“一带而过”为“系统施治”

新时期,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必须落脚到“准”和“实”的基本要求上。在新发展阶段推进治蜀兴川的新征程中,必须加快推动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实现由虚转实、由单角度到多维度的全面转变,彻底改变政治素质相对抽象、较难量化、基层组织部门在具体操作时不易把握等尴尬局面。

一是建议出台专门的政治素质考核办法。新的历史形势下,研究出台全省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专门办法是考准考实的内在要求与基本依托。《考核办法》对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的内涵界定、考核意义、考核重点、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考核方式、考评程序、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定。

二是建议构建干部政治素质多部门会诊机制。考实考准亟需相关的部门充分互动和积极联动,全面会诊干部的政治素质表现及成因。组织部门与纪委监委联合会诊干部全面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与政法部门联合会诊干部对待人民权益维护和模范遵守法律法规等情况,与宣传部门联合会诊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与统战部门联合会诊干部对待宗教信仰情况,与党校(行政学院)联合会诊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情况等。比如,发现一名干部被反映存在“政治自律意识不强、弄虚作假”等问题后,组织部门应当及时向信访、纪检监察、宣传等相关部门了解情况,通过查实线索最终判断该干部是否存在相关问题。

三是建议开发运行干部政治素质智慧云平台。借助现代科技,建立省域干部政治素质基础档案,把干部考核调研、年度考核、基本表现等政治素质信息统一纳入数据平台,真正实现数据共享;通过数据信息比对和信息共享,定向收集干部交通违章、信用评价等负面情形,联合政治素质课程研发平台,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定期进行预警提醒,并及时补课提升政治修养。

四是建议建立干部政治素质的正负清单制度。为了让政治素质考察指标由虚转实而富有实践操作性,推动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更具规范化和指引性,研究建立政治素质表现正面、负面清单制度。正面清单主要依据党内法规中关于干部政治素质的义务性、积极性、倡导性规定精神,结合实际工作和岗位要求细化相关要求,明确“应为”和“可为”的主要内容;负面清单主要依据党内法规中关于干部政治素质的禁止性、限制性规定精神,结合实际工作和岗位要求细化相关要求,明确“不可为”和“限制为”的主要内容。

五是建议建立年轻干部和新任干部的“月考-季评”制度。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的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求,在干部调整岗位刚满一个月、一个季度时,对干部政治素质、服从安排、岗位适应等情况作全面了解;同时还可以结合提拔考察,向干部家属、邻居等了解干部8小时外的言行状况等,督促干部自我加压、调整适应和不断提高政治修为。

六是建议建立拟提拔干部政治素质的双向测评制度。干部考察对象确定后,作为前置程序,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干部政治素质进行正向和反向测评,可按照“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次评价,对测评结果为“一般”的要结合其它考察结果综合判断是否合格;对测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同岗位和级别干部可设置不同的测评条件,增强针对性。

(执笔人:郭祎,系四川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