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做到“四个着力”

◇ 王 伟 周柏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界疫情,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应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在“三农”工作上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稳住农业基本盘,全面、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重要保障,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要统筹各方做到“四个着力”。

着力确保粮食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底

抓好粮食供给,保证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当前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着力确保粮食供给,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区域落实“保面积、保产量”任务,提升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固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要强化现代农业支撑,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贯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深化农业科技改革。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种子培育方面的交流合作,以产学研用的结合方式,提高育种创新能力,实现种源技术自主可控,把握我国粮食领域发展着力点,构建质量优异、自给自足、科创兴农的粮食安全新格局。

着力强化扶贫管理,杜绝乡村规模返贫

深化扶贫管理,警惕返贫风险。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部分地区受限于自身资源禀赋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基础不牢等现状,实现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要之事是防止返贫事件复现。预防返贫风险,要通过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措施,做好定点帮扶工作。要压实贫困人口就业帮扶责任,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贫困家庭经营性收入,降低贫困群体脱贫又返贫的风险。要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有效落地。在政策总体稳定环境下,细化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建设消费及产业帮扶示范点,创建全局监测、精准帮扶、政策稳定的扶贫管理新体系。

着力深化产业融合,稳步保障增产增收

聚焦产业融合,促进乡村发展。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模式雷同,难以深度挖掘乡村资源的多种利用模式,是乡村发展普遍的难题。一方面,产业趋同降低了投资创收能力,另一方面,乡村区位较差、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等属性,加大了吸引社会资本下乡的难度。助力乡村产业升级转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持续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文旅农产业融合发展路子。以市场为导向、文化为内涵、旅游为引擎,实现农业发展与乡土文化、旅游文化的互融互通。要加强县域富民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促进乡村资源多元化利用,打造渠道多元、领域全面、经济性高的产业融合新业态。

着力加强党的领导,扎实推进乡村治理

加强党的领导,助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党的领导是从顶层设计上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前沿阵地,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施的上下联通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保障。加强和深化党在“三农”问题上的全面领导,稳妥推动乡村治理,要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完善省级领导班子到市县政府人员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三农”工作的作用。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及职业教育,培养农业领域所需各科人才,落实边远艰苦地区基层事业单位招聘倾斜政策,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集聚无限活力。要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项治理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维护乡村社会环境稳定,打击危害乡村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推动更高水平的法治乡村建设,树立权责明确、人才齐全、治理有效的乡村建设新面貌。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接续创新、巩固成效。实现乡村振兴,要时刻围绕产业强、环境美、文化活、收入高、幸福长的乡村振兴愿景,坚持粮食产品自给自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坚持改革创新时代精神,踏足产业融合新途;坚持党的核心领导,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精诚团结,真抓实干,达成新时期乡村全面振兴宏伟目标,以辉煌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