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干部治理能力评价的新指向、新内涵与新要求

◇ 赵桂英 田雪梅

从党情国情和世情变迁视角把准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的新指向

治理能力评价既是对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质的检验,也是对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推动改革发展和攻坚克难实践能力与业务水平的衡量与测查。因此,构建科学完备的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鲜活实践,对标对表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的正确方向和主体内容。

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要突出系统性和全局性。从党情国情和世情变迁的视角来看,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必须紧紧扣住“胸怀两个大局”的战略视野,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清醒,增强“办好我们自己的事”的战略定力。在此基础上,应重点考察与评价领导干部四方面的能力:理解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国情省情市情实际制定路线图的战略认知能力;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很多领域改革突入“无人区”的形势变化,不断提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统筹能力;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困难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和妥善应对的战略实施和应变能力;此外,执行力也是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从政治执行力和制度执行力两个维度,构建科学、完备、稳定和高效的执行力体系,是评价指标设计扩展的重点方向,对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也有重要促进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系统的战略思维、包含着丰富的实践理性,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把航定向,为构建和优化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场景把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的新内涵

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要立足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和时代场景,对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中国之治”的制度特征和优势,具有较高的实践引领力、评价力和解释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的新内涵。

一是要系统把握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廓清细化新时代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的原则和重点。例如,适应世界格局震荡式调整和治理复杂性不断加剧的特点,领导干部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培养大历史观和增强战略全局意识;要坚持辩证思维,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和迈上新台阶。二是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秉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的理念,不断强化破解改革和发展难题的能力,细化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具体内容。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条重要经验。三是要强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主动求变和创新的能力素养。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场景出发,我们要认识到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的要素指标是一个圈层结构。首先,政治标准是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的首要标准,也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维度。这个维度的指标设计主要体现为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切实树牢“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捍卫“两个确立”。这是党的全面领导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充分彰显“中国之治”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这些指标属于对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政治品格方面的评价。

其次,将战略领悟、战略转化、战略执行和战略创新的能力作为构建和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例如,领导干部领会中央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的能力,把握中央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等重大战略表述的能力,以及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治理实践,不断提升治理效能的能力等,都是新时代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和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三,聚焦聚力改革发展攻坚克难和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的要求,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在转变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回应公众诉求等方面砥砺奋进、狠抓落实的能力。这个层面的治理能力评价要围绕提高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将能力建设目标与现代化发展实践要求结合起来,持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斗争本领和解决急难险重问题的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精准性,提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

从新征程上的新使命明确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的新要求

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积极应对复杂艰巨的改革形势和发展任务,要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必须更加突出政治标准和实践导向。

一是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评价必须锚定自觉做“两个维护”的坚决践行者和“两个确立”的坚定捍卫者这个根本标准,将政治能力评价作为首要指标,把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统一意志和凝聚共识、不断增强对中央战略部署的系统性把握,作为构建优化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继而,将诸如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敢于担当、动真碰硬,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等要素,作为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的基本考量和重要内容,突出考察领导干部是否拥有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和勇于创新的品格。

二是坚持沿着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的逻辑主线,从实践维度把握治理能力评价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实践探索中展开和进一步具象的。改革创新、防范风险、攻坚克难都是新征程上加强治理能力建设的关键词,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要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作为重要评价因素。

三是立足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改革和发展任务,进一步突出治理能力评价的时代性。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机遇的历史阶段。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培养战略思维、战略研判能力,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等,作为构建和优化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量的维度和聚焦的内容。

概括地看,构建和优化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刻理解“中国之治”的科学内涵与制度优势,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风险考验和现实挑战,扩展治理能力评价的时代内涵、厘定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的内容维度、提炼治理能力评价的事项清单、建立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是要从治理环境变迁、治理理念发展、治理模式转型、治理工具创新等要素的变迁入手,对新时代和新征程上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进行明确,对应提炼和概括能力评价的指标。

二是从内容维度来看,构建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评价多层次、多面向的复合结构。例如,适应“动态清零”的工作方针,领导干部在执行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的过程中,能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防止政策刚性的负面效应,这些都是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三是要立足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当前政府治理的重点任务、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关切、改革发展中的痛点和阻点,科学厘清和细化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主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治理能力评价的具体指标,并不断地进行校准。例如,领导干部是否具备为改革攻坚添动力、求突破的能力,面对改革发展中的艰难险阻能否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能否紧密结合应对风险实践,查找工作和体制机制上的漏洞并及时予以完善,这些都需要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此外,不同地区、层级和领域的治理能力建设的重点也不相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

(国家治理 2022年第6期)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