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干部学院坚持“三创新” 推动科研咨政高质量发展
小平干部学院自2018年成立特别是2019年被中央组织部列入全国首批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以来,广安市委将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基地、邓小平精神传承基地、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研究基地的“四个定位”进行精心打造,扎实推动小平干部学院与广安市委党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两手抓、两促进”实体运行。小平干部学院在坚持抓好干部教育培训这一主责主业、培育大批具有坚强党性和改革开放精神及能力的优秀干部的同时,坚持开拓创新,切实抓好《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的另一主责主业:科研咨政。坚持培养创新、制度创新和平台创新,推动学院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和思想引领工作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理论研究长足发展。学院始终将理论研究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和中省市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加强理论研究。2021年,常务副院长赵泽波主持编写的案例《广安(深圳)产业园: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成功入选中央党校出版的教材《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案例》,广安市委党校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地市级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部长、副教授胡利群主持的课题——《邓小平在广安的十六年与邓小平精神品格》获准立项,这是2019年以来,学院连续三年有课题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批准立项为全国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2021年以来,学院教师申报并立项中省市及市级部门各类课题34项,其中,中央党校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1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案例1项、省委党校及省社会主义学院各类课题10项(包含四川省委党校重大研究市州委托项目课题3项);公开发表文章28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入选中央部委主办的研讨会文章5篇。
决策咨询成效突出。学院先后成立邓小平研究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有理论深度、思想高度和极具参考性、操作性的高质量的咨政成果。为探索高竹新区汽车汽配产业链条发展,2021年11月,学院成立课题组,深入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和制造基地实地进行调研,形成的《关于推进川渝高竹新区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获得市领导肯定性批示。2021年以来,决策咨询报告获副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2篇,被机关部门采纳并上报2篇;被市委市委政府相关领导肯定性批示4篇;形成了向市委市政府报送成果的特色品牌《咨政参考》。
思想引领反响积极。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主阵地”作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以承办“中国廉政研究2021年学术年会暨广安廉政论坛”、举办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四川广安合作研究基地授牌仪式暨小平干部学院“总结百年党史 开辟全新未来”理论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为契机,积极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主动发声引领舆论导向。学院教师的《邓小平为民情怀的渊源探究》《从邓小平“三落三起”看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等研究成果向专题教学转化,进入课堂教学,形成全省干部教育精品课,在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2021年以来,学院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成果进课堂、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教材、进头脑等专项行动,广泛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共派出10余名宣讲团成员累计开展各类宣讲40余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累计超2500人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丰硕的科研咨政成果来源于市委市政府对学院事业发展的积极支持,来源于学院全体科研人员的辛勤研究,更来源于学院坚持“三创新”,即:科研队伍培养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创新和科研交流平台创新。
科研队伍培养创新。2021年,四川省委党校选派青年教研骨干易飞到学院分管教学科研工作,并立足于学院以青年教师为主的现实,建立了常态化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制度,手把手指导专职教师申报高端课题、课题调研和文章撰写等工作。学院还从重庆市委党校聘请已退休的知名专家教授担任专职教师的教学科研导师,不定期地邀请国内著名学者专家来校指导科研咨政工作。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市级部门等挂职锻炼,到基层挂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阔了他们从事理论研究的视野,解决了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不足的恐慌。
科研管理制度创新。2021年以来,学院出台了《科研咨政优秀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科研咨政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希贤学刊>编审管理办法(试行)》和《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批支撑性促进性规范性管理制度。同时,立足于教研咨一体化目标,建立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创新课题结项方式,通过科研攻关形成系列成果,科研成果助力教学和咨政,进而为学院教学培训和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建立了从学术创新到工作创新的全方位创新引导机制,形成了全员参与科研的氛围。参照中省党校“创新工程”先进做法,完善了科研奖励和资助政策,激发教职员工创造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工作热情。
科研交流平台创新。中央党校和四川省委党校先后给予涵盖科研咨政的6条措施和9条措施助力学院发展。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将学院作为合作研究基地,并就教学、课题研究、智库建设、理论研讨、国情调研等方面常态化开展学术交流。借中省党校政策带来的科研机遇,动员教师参与中省各类课题申报、向中省举办的各类研讨会投稿。2021年,学院将原内部刊物《广安论坛》改版为全彩版的《希贤学刊》,刊物质量全面提升,扩大了学院影响力,同时也为学院教师开展科研交流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学院还与广安日报社合作,以专版形式刊登专职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坚持教学相长,探索创新教师与学员合作机制,通过“学员+教员”模式合作开发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2021年以来,先后有3项“学员+教员”决策咨询成果获得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肯定性批示。
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下一步,小平干部学院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干训立校、科研兴校、咨政强校”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中省战略布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开展科研咨政工作,进一步加强科研队伍特别是科研领军人才的建设、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科研交流平台建设,注重工作创新研究与学术创新研究结合,积极推动全员科研,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以及广安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理论力量。
(谌伦技 李晓刚 张程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