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 王健民

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政治工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党的一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党的政治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的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以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为突破口,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不能设想离开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计革命斗争的实际发展,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理论家”。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讲政治提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从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到强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从“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导向,消除了党内严重政治隐患,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二、把握“七对关系”

一是讲政治与党的全面领导。讲政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把重点放在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上。二是讲政治与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政治建设是保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人民民主制度。三是讲政治与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总遵循,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这是新时代必须坚决贯彻的最大政治。四是讲政治与党的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对党的各项建设的统领作用,把政治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自始至终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引领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五是讲政治与国之大者。“国之大者”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六是讲政治与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讲政治是法治的最鲜明标识,法治就是运用法律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政治性无疑是法治的第一属性。七是讲政治与业务工作。任何业务都离不开政治、都体现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每项具体工作、每个组织的活动,都要首先从政治上去认识、去把握。

三、明确“六大路径”

一是从政治上把向。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对党忠诚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行动上,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二是从政治上审势。树立大历史观,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把握机遇的能力。增强历史自觉,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谋划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三是从政治上破题。坚持奔着问题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找一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的差距,找一找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的差距,找一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服务群众方面的差距,找一找在思想觉悟、能力素养、作风形象方面的差距,找一找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方面的差距。四是从政治上严纪。坚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带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都严起来。对标对表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全力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真正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成为心灵深处的“压舱石”。五是从政治上对标。聚焦《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压紧压实政治建设工作责任制。强化制度保障,坚持把建章立制贯穿讲政治各项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加强监督问责,深化政治巡视,强化政治监督,坚持把讲政治作为落实巡视巡察和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六是从政治上提能。营造浓厚学风,加强政治历练,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锤炼与所承担职责相匹配的政治能力。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26期中青班学员,现任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人事处处长、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