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根本价值遵循
社会工作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保护机制,致力于通过社会化方式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奠立精神与社会基础。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法规,社会工作连续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工作既是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新时代社会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至上,是党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了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由此产生并发展壮大。社会工作实质上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其特点是为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并以受助人的需求为中心,以科学的帮扶技巧为手段,有效助人。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宗旨,作为一门助人专业和职业,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的制度设计,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社会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社会工作的特质是通过各种社会手段、形式和技巧,帮助社会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人,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正义。这契合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与党的价值取向以及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内在契合,因而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打牢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
二、新时代社会工作要自觉服务于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新时代社会工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需要自觉落实到服务基层社会和基层治理当中去。2021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重磅发布,提出力争用1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充分展现。通过社会工作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保证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就是一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专业治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新时代社会工作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党的执政理念,成为党领导构建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党的群众工作机制当中,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满足个体需求、促进人自身发展方面的优势,最终凝聚社会力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有效有序地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坚持需求导向和弱势优先,减少群体利益分化失衡,为居民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服务,促进个体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响应居民社会参与,解决居民多重需求,实现资源有效供给。这些问题使得基层社会工作的全面整合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执政的刚性要求,也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基层治理好不好,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上。
对于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更新社会工作思路、创新社会工作方法、增强社会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家正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社会工作可由此增强在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服务供给力度,推动建构基层社会服务体系,拓宽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进而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优势。通过促进社会工作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更好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三、新时代社会工作要着眼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弱项和短板,增强服务特殊群体的能力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要求新时代社会工作要着眼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弱项和短板,增强基层社会工作服务效能,增强服务特殊群体的能力。这里的特殊群体不仅仅是指物质贫穷,还包括社会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等等。新时代社会工作要以更高战略思维和执行能力做好社会工作,拓宽服务领域,扎实开展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首先,重视“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在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生计发展、成长支持等,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其次,聚焦特殊群体,助力民生保障。实施多样化的社会服务项目,助力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最后,想人民所想,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推行“基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服务模式、社区网格员管理模式,采用现代信息化等手段,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增强特殊群体的发展能力,助力基层社区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总之,新时代社会工作通过专业化的手段和方式解决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不断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更有效地落实到每个百姓当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之际,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借助专业人员和专业组织,推动解决民生问题,守住民心,巩固执政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