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联动的力量 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社区治理,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推进基层社区有效治理,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联动的力量,联动各方,积极行动。
一、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推进社区治理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已经从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社会进入到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社会,经济体制实现了从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以及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组织结构、阶层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迄今,社会成员的高速流动,“单位”功能的式微,快速的社会分化特别是新的产权属性的商品房小区的扩展,使得基层社会再次面临“原子化”考验,正在形成一个复杂社会、流动社会、网络社会、风险社会。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通常都聚焦到基层社区。社区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共同体,还是一个治理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基层社区治理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良性和谐发展。加强社区治理不仅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发育的必然要求。
推进社区治理契合了当前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势。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又明确指出,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对于城市来说,社区稳则城市稳,社区兴则城市兴,社区强则城市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形成需要联动。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社会领域与国家领域、生产领域与生活领域等等,不同领域运行逻辑虽然不同,但是不同领域之间仍然存在着内在关联——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的基层党组织。经过多年的探索,社区已经成为党的意志在基层落地的载体,也是继“单位社会”之后的“二次社会建构”的建制性单位。党组织面临重心继续下沉、整合社会的任务。探索党建如何引领实现城乡社区的有效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对于完善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加强社区治理适应了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社区是基层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基本的社会生活单元和平台,连接着千家万户。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自然人、家庭人、职业人、政治人,更是一个社区人。作为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是一个“扩大的家庭”,社区应该给社区居民归属感。通过社区治理,打造熟人社区、培育社区情感、营造社区文化等,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赢得“社区人”的尊严。美好社区应该是一个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风度的情感空间。治理好城乡社区事关基层和谐稳定,适合每一个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
二、联动起来,推进基层社区有效治理
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需要联动。联动的基本要素有两个:一是关联或联系机制的塑造,二是行动者的涌现。只有关联或者联系,而没有行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无从建立起来。中国共产党在社区治理上,实施以价值、制度、组织化、行动四要素为一体的有机治理。其中,价值要素是指党为城乡基层治理提供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以人民为中心、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等,为社区治理注入价值观指导;制度要素是指所有社区治理的制度的建立和创新都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党既是整合者,也是联动者;组织化要素是指党具有高度制度化、高度组织化要素;行动要素是指通过党员和社会成员采取积极行动。简言之,党组织是社区治理方向的指引者,是社区治理各方力量的整合与联动者,又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行动者。
推进社区有效治理是一个重塑积极行动者的过程。各地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一核三联三治”的宝贵经验。即通过建好“一核”、“条块联管、组织共建、责任联动”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区域党建);通过“自治、法治、德治”并举,还权赋能,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做实网格党建和建设好党群服务中心等举措,形成社区治理合力,取得治理成果。在市域社会,要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主导,推动各区域、各领域党组织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干部交叉任职、人才结对培养等方法加强组织共建,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
多元行动者的能量汇聚才能催生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未来,既要抓区域组织覆盖,如网格党组织、楼栋党组织、项目党组织,又要抓区域党建联盟,即统筹辖区机关单位、科研院所、学校医院、商家企业、在建项目、群团和社会组织等各类单位,用党建来引领社区治理,譬如,通过平台引领、主体引领、议题引领、项目引领等,共同发力,以形成党建引领治理团队、引领治理平台、引领自治楼组和引领居民参与的格局,绘好同心圆;要强化核心,实现高标准引领;活化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实现高效能治理;优化体系,实现高品质生活;固化机制,实现高要求保障。社区治理既需要街道区域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的鼎力协助,也需要社区内包括以上单位的其他各方力量(如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居民)的踊跃参与。不仅党组织、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积极行动者,居民、社会组织、楼组、志愿者、企业、基金会组织都可以成为积极行动者。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四川省委党校党的建设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