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践行“用学术讲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是学校,但不是普通学校,而是党教育培训执政骨干的学校,政治上必须有更高要求”“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决定了党校人必须懂政治、讲政治,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执行力。
中央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打造了“用学术讲政治”精品示范课程。全国各级党校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如何“用学术讲政治”,我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践行。
一、深研中共党史,从历史的维度践行“用学术讲政治”
百年中共党史,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历史,创造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光辉历程,形成了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取得的巨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
党校人特别是党校教师,要全面系统地认真研读党史,准确把握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决定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意义,把问题还原到产生问题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去研究,真正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真正了解党和事业的来龙去脉,把历史风云看得更清楚、历史规律想得更明白、历史必然悟得更透彻。
党校教师要在学深悟透党史的基础上,从历史的维度去找准学术接口、构建学理框架,实践“用学术讲政治”。以历史的唯物史观抓住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历史,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二、深研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辩证的维度践行“用学术讲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就是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校教师承担着培训党的领导干部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更应带头学深学透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系统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方法和原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地去分析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
党校教师要在学深学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从辩证的维度去实践“用学术讲政治”。辩证地认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掌握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透过复杂现象把握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主要趋势,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准各种深层次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素,不被复杂迷茫的外在表象所迷惑,克服极端化、片面化,客观地、辩证地认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
三、深研党的基本理论,从实践的维度践行“用学术讲政治”
党的基本理论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遵循。党校教师要潜心研究党的基本理论,把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融会贯通,把握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目标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发展战略,深刻领悟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实践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辉煌成就。
党校教师要在研究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础上,从实践的维度去实践“用学术讲政治”。从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实践论,去认识和把握我们党致力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在每个历史阶段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理论指导下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中国问题方案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产生的历史性奇迹,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用文件解读文件、用事实解释事实、仅仅引用经典著作个别词句”贴学术标签式的简单讲解,自觉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必然性与主体性多样性充分结合起来,去分析我们党理论创新最深的实践根基、理论指导下实践的有效形式和成功的根本原因。
总之,党校教师无论是什么学科背景,无论讲什么专题,都要讲到政治层面上去,都要把现实问题转换成学术问题,构建好学理框架,用学术逻辑把问题分析透彻,从历史的、辩证的、实践的维度,让学术为政治服务。
(作者系南充市委党校二级巡视员、原常务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