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 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构建多主体参与多手段结合全民化共建的综合治网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伴而行的是新一轮重大信息科技变革,网络空间已成为继海、陆、空、天后的第五主权,世界各国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谋取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党中央把网信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加快部署实施,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任务。可以看出,信息革命不仅给我们事业发展带来挑战,也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认清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凝聚资源力量,加快构建综合治网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网信力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深度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新的形势下,我们对互联网应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互联网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涉及安全等问题。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技术层面,互联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起初只作为信息交互、共享知识、感知世界的技术通道。但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演变成具有广泛社会动员功能的新平台,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各类风险的放大器,也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将可能给我们事业发展带来变量。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不是独立领域空间,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创新驱动的先导力量,各类信息、资源、资本、数据、技术等要素正加速在互联网这一平台流动、共享、汇聚和演变,它生来不是完全独立的行业领域。同时,互联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又息息相关,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甚至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无法远离互联网、脱离互联网、独立于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社会和世界。
网络空间治理不只是“治网”问题,而是需要“治网”“网治”相结合。一定时期的发展阶段,我们从事的网信工作,其承担的网络宣传引导、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安全保障等职责,某种意义上只是内部管网治网重要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网信工作的内涵外延不断丰富发展,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需要在管好互联网的同时,运用互联网引领其他各行各业在科技、制度、实践等方面的创新,为社会治理赋能增效,推动各行各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网络空间治理不是网信部门专责,而是需要各级各部门综合治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本身担负着网络内容建设、网络安全、信息化等工作任务,又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众多领域,涉及到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点多面广、多源多样、任务十分繁重。网信一张网、全国一盘棋,只靠网信部门单线作战、单兵突进不行,难以全面推进,需要注重统筹协调、统筹推进,将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的资源力量整合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推动互联网综合治理、全面发展。
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网信工作作为新兴的事业,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创新探索,积极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网信机构普遍成立,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统筹协调机制较好构建,网络法治环境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网信事业实现了良好的开局起步。但在一定程度上,近年来做的都是开局性、起步性、基础性工作,在网信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个别基层对“党对互联网的领导”认识不够到位,决策部署执行还不够有力,认为网信工作就是宣传、网信部门的事,将网信工作列入重大议事日程、放在中心大局中思考谋划做得不够到位,牵头抓总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网信工作体系向基层延伸不够,基层网信力量还比较薄弱,部分市级网信部门未完全独立,县级网信部门专职的网信队伍较为缺乏,无法适应当前网信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管网治网手段不多,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的力度有待提升,网络法治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执法力量,技术手段较为欠缺,对网上新情况新问题的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尚需进一步提高。四是网信工作制度不够健全,统筹协调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近年来网信工作四梁八柱制度虽已基本建成,但一些规范性、长效性的政策措施、规章制度还需加快完善,网信系统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度还不够高,力量资源整合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互联网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用好其蕴含的科学方法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多主体参与、多手段结合、全民化共建的网信工作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网信服务、支撑和保障。
一是要始终坚持“讲政治”要求,强化党对互联网的领导,确保网信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百年党史历程,积累的最为根本的宝贵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网信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必须纳入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中央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就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党委(党组)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党组)领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规定,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能职责和权责清单;将网信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抓好网信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战略谋划;加强调查研究,探寻趋势规律,加大各方面投入,统筹推进重大问题、重大任务、重点工作。互联网管理作为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首要的是讲政治。要牢牢把握网信工作鲜明政治属性,事事都要从政治上思考和处理问题,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等有害信息,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网上政治安全。
二是要始终坚持“多主体”参与,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统筹协调是党中央对网信部门的明确要求,也是做好网信工作的基本方法。近年来,网信工作体系基本建成,但权责不清、协同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网信办是各级网信委的具体协调办事机构,光靠网信办一个部门无法全面推进网信工作。要转变“事事自己干”的思路,用好“发点球”方法,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项目化、工程化,注重抓协调、抓督促、抓检查、抓问责,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健全统筹协调机制,落实议事协调会议、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督查督办、联络员工作等制度,推动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协同联动。注重网信领域长远规划、统筹谋划,着眼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网上网下两个方面,统筹推进网信战略规划、政策规定、法律法规的制定,重点抓好“十四五”网信规划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分工落实,引领网信各项目标任务尽快落地见效。加强资源力量的统筹调度,按照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网信工作体系,提升专责网信队伍素质和能力,发挥网信委各委员单位职能作用,进一步夯实网信基层基础。
三是要始终坚持“多手段”结合,推动网络综合治理由“管”向“治”转变,着力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形成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新领域要有新的政策,新事物要有新的措施。网信工作涉及众多领域,需要用好各种抓手,推动网络综合治理手段和方式的创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坚持依法管网,提升网络空间法治化水平,把网络法治建设纳入整个依法治国的体系建设之中,在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同时,强化立法研究,制定出台一批地方性网络规章制度,加强网信、公安、文化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快推动互联网法院(法庭)作用发挥,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互联网普法宣传,以法治的力量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网络安全、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要坚持技术治网,系统整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综合治理中心等平台功能,加快推进网信技术系统建设和应用,加强算法推荐、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规范管理,强化应急管理、网络攻防等技术手段,以科技的力量优化网络生态。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驱动力量,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一批有竞争力的网信企业。要坚持经济助网,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打造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常态化开展高端数字论坛,以经济的力量助推网信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四是要始终坚持“全民化”共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广大网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网民已有40余亿,中国网民已有10余亿,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在网上、沟通想法在网上、购物也基本在网上,甚至连投资、教育等都在互联网上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群众的活动空间已逐步转移到网上,那么我们的工作主战场也要转移到网上。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主力军进入互联网主战场,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积极服务网民、广泛动员网民、紧紧依靠网民,真正让广大网民成为正能量的生产者、传播者、引领者。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切实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认真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统筹用好网格员,倾听网民心声、反映网民诉求、回应网民关切。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加强网络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实施“争做好网民”工程,强化网民自律、自治、自觉,引导广大网民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四川省委网信办综合处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