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四川省家政兴农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及对策建议

四川省委党校课题组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农民振兴决定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决定国家振兴。2021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了《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了7项22条工作举措。我省是乡村大省、农民大省和家政大省,乡村振兴基础薄、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今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22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其中在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实施“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创建行动等方面,彰显了我省党委政府在家政兴农工作方面的务实举措和坚强决心。四川省委党校组建专班专题调研我省家政兴农工作推进情况,发现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问题和形势

(一)家庭事务“无心抓、无暇顾、无力教”困境日趋严重,家政无人管。我省家庭超过3000万,因理念、习惯与生计等差异呈现多元化,其中失衡型、空巢型与教育型等家庭面临“无心抓、无暇顾、无力教”困境,日趋严重,“谁来管”问题凸显。一是家庭建设“无心抓”。当前“事业重于家庭”理念与压力成为主流,多数家庭成员将更多甚至全部精力投入事业发展,即使回家也是“网络大于家事”,困于手机、电脑,无暇顾及家庭事务与家庭建设。脏、乱、差、破家庭不少,这不仅影响人居环境,更影响发展环境,甚至还会导致诸多安全隐患。二是“养老”困于“无暇顾”。我省65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1400万,近四成处于空巢状态,2020年我省“一代户”家庭占比已超过50%,进一步助推空巢家庭上升趋势。调查数据显示,“子女定期看望父母的”仅占9%,“偶尔看望的”占32%,“基本不看望的”占7%。绝大多数空巢家庭老人困于“无暇顾”,养老常态陷于孤独,养老恐惧源于疾病,尤其在低收入、农村空巢老年人家庭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向,“扛”成为他们唯一的信念。三是“育小”趋于“无力教”。我省零到14岁人口已超过1300万,随着城镇化加快、三孩政策放开,对“育小”家庭压力加大,最突出的是趋于“无力教”困境。多数城镇“育小”家庭聚焦学业,越来越无能为力,陷入“无力教”困境,少数家庭即使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也只能选择家教方式纾困;多数农村“育小”家庭则处于“躺平”状态,认为教育是学校和小孩自己的事情,自己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教育孩子。如果同时面临“养老”“育小”的家庭,尤其城乡低收入、贫困家庭“三无”困境更加严峻,家政无人管的问题更为突出。

(二)“供需失衡、竞争失序、品牌失力”瓶颈制约,行业提质扩容难度大。我省家政服务业在市场供需、行业竞争以及品牌塑造等方面还存在众多不足,严重制约了我省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成效。一是供需失衡。近年来因家庭小型化、年轻人家庭观变化以及新生儿家庭需求旺盛等造成家政服务需求市场增长速度超过15%,供给跟不上需求,尤其是专业型、专家型高素质家政服务需求潜力大。另因家政服务“职业相轻”就业观念影响加上行业缺乏服务资源整合,行业呈“散、小、弱”状态,造成家政服务整体供给增速不快、增量不大,导致行业供需缺口超100万人。再因专业化建设弱、标准化培训少、精细化服务差等阻碍家政服务职业化,加剧供需失衡。不少家政服务人员从业几年解决眼前经济困难后,多转行、创业、回家,缺乏职业规划与发展环境,造成家政服务高素质人才紧缺,特别在春节、疫情等时期呈现季节性特征,致“一人难求”。二是竞争失序。我省家政服务机构近8000家,不少个体型、中小型家政服务机构“小富即安”,无发展规划,缺现代管理,恶性竞争层出不穷。多数企业型家政服务因标准化建设弱、连锁经营轻管、供应链条长、企业制要求高、智能化管理趋强等面临运营成本大、发展壮大难等困境。人员流动大、人才留不住是当前大多数家政服务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些机构甚至出现季节性的“赔本赚吆喝”,倒贴钱去挖人来维持正常运营。特别是私下与客户签订协议而无法保障客户权益,吃“哑巴亏”的更多是客户,更加剧了行业恶性竞争,败坏行业形象。三是品牌失力。虽然我省“川妹子”家政劳务输出品牌、“天府妹子”省级巾帼家政公益品牌以及地方性的如“绵州巧妹子”家政服务品牌等已有一定影响力,但全省各地各行各级家政服务机构品牌繁多,普遍呈现品牌卖点虚化、品牌定位泛化,加上服务体验差致品牌传播弱化。如宜宾的“酒都阿嫂”、广元的“利州育婴嫂”以及眉山的“苏小妹”等除了地域特征外,就只剩下女性特征了,恰恰没有突出体现家政服务这个核心特征和价值特征,造成家政服务品牌普遍失力。再加上频繁跳槽、随意涨价、恶意竞争及典型事件等乱象对家政服务的爱心、公益品牌形象破坏严重。

(三)人员出不去,行业到不了,作用起不了,家政兴农“最后一公里”堵点多。家政服务链接城乡资源、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明显,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十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但当前我省家政兴农“最后一公里”主要存在“潜在人员出不去、行业机构到不了、兴农作用起不了”等堵点,不能有效连接与链接城乡,制约家政兴农成效。一是潜在人员出不去,影响就业增收。当前全国家政服务人员缺口达2000万,我省缺口达100万,虽然已有超过90%的家政服务人员来自农村,但还有不少农村富余的、贫困的、低收入的人员群体因传统观念、生活习惯、素质能力以及家庭事务等不愿、不敢、不能出去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哪怕收入可观。尤其是农村低收入的女性人员群体,男人外出挣钱、女人在屋看家观念影响以及城里人金贵是阻碍乡村富余人员出不去的三大主因。二是服务机构到不了,农村家政被忽视。虽然一些地方的培训、中介等机构有家政服务功能,但更多的家政服务机构多属于“坐商”,不想、不愿、不能将服务“触角”伸入到农村,导致农村家中必须有人照看无法外出务工。很少有专业的家庭服务机构进入乡村社区,尤其是偏远且发展不好的农村地区进行供需两端的开发与发展,更不可能覆盖。如绵阳市仅有4个家政服务进社区示范点项目,全都在条件比较好的城市社区,没有一个进入乡村社区,而且目前也仅限于关联并不大的所谓家政服务培训。三是兴农作用起不了,家政互动待开展。当前多数家政服务给城镇需求家庭带来了劳动,而没有带来责任,更没有带来爱心。给农村带回了金钱,而没有带回成长,更没有带回发展,有些甚至带回了破坏。家政服务连接了城乡家庭,却没有链接城乡资源,没有发挥城乡优质资源互动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家政兴农应有作用和功效。

二、对策建议

(一)推进家庭建设工程,着力“养老育小”家政服务,建设城乡美好生活。一是推进家庭建设工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幸福,社会则安定祥和;家庭文明发展,社会则进步繁荣。进一步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围绕家事、家教、家风等家庭健康、成长及发展统筹推进家庭建设工程,促进千家万户家庭和谐幸福,夯实基层社会家庭这个细胞单元,释放乡村人员力量补占城乡家庭建设缺位,解决城乡家庭问题、振兴乡村、复兴民族、强大国家。二是着力“养老育小”家政服务。摸清“养老育小”家庭情况,建立动态管理体系,重点围绕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家庭以及两孩三孩育婴幼、留守儿童、教育期等家庭依托家政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开展标准化、专业化、爱心化、互助化的全覆盖“养老育小”家政服务,破解孤独、无奈养老困境以及“躺平”、无力教育困境,破解乡村力量多为顾家不外出、城市家庭建设无力管的恶性循环,实现城乡统筹双促双升。三是健全家政服务体系。强化家庭成员履行责任义务,促进家政服务机构驻扎城乡社区,发挥基层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功能,评估基层政府家庭建设成效,以此来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家政服务健康发展。

(二)建立家政服务功能平台,着力“六化”工程,助力提质扩容振兴乡村。一是建立一体化平台。统筹建立省市县家政服务一体化平台,完善家政服务政策发布、供需对接、吸纳孵化、创业就业、指导价位以及家教家风等功能,充分吸纳全省家政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家政企业加入,打造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全省家政服务线上线下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家政服务资源,帮助家政企业更好地链接消费者,夯实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坚实基础。二是培养职业化专业化队伍。汇聚各方合力,培树职业荣誉感,坚守职业道德,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着力家政服务职业化培养。加大校企、公益爱心团体构建家政服务教育培训内容、方式、标准及考核等体系,着力家政服务专业化建设。壮大我省数量足、素质高的家政服务人才队伍,破解当前家政服务人员数量、质量短板,尤其是中高端服务员有效供给不足短板。三是推进现代化规范化监管。通过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方式,延伸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家政服务现代化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切实增强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发展壮大我省家政服务产业。进一步加强家政服务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四川家政服务条例》出台,好的制度需要法治去支撑,乱的现象需要法治来整治,着力家政服务规范化监管,能更好促进我省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提质扩容取得更大成效。四是实施品牌化战略。制定省级家政服务业品牌战略规划,采取“统一+个别”品牌策略,整合省内散、小、弱的地方性、附属性家政服务机构和品牌打造“天府家政”省级服务品牌,着力家政服务“品牌化塑造”,进一步提升现有的“川妹子”“天府妹子”“苏小妹”“绵州巧妹子”等知名家政服务品牌,构建“1+N”的“川字号”家政服务品牌格局。

(三)开通家政服务资源,健全基层家政服务体系,扩大家政兴农作用。一是推进乡村家政服务资源开发建设。开展城乡基层家政服务教育培训,提高家庭建设认识水平,着重提升贫困、低收入、有意愿人员家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提高偏远、贫困、不发达地区乡村的家政服务人员组织化水平,畅通家政服务渠道,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增强家政服务荣誉感、成就感。二是建立健全基层社区家政服务体系。加大家政服务进社区示范项目,尤其是乡村社区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推动专业家政服务机构更多落地基层扎根社区开展家政一体化服务,链接城乡家政服务资源,形成以专业家政服务机构、家庭成员为主,以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为辅的家政服务全覆盖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乡村“一老一小”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三是实施城乡家政服务链接工程。家政服务是很好的城乡资源连接链接方式,不仅要带来劳动,更应带来爱心;不仅要带回金钱收入,更应带回成长收获;不仅要连接城乡家庭,更应链接城乡资源。建议推动家政服务链接工程建设,通过家政服务纽带,实施精准结对、构建互动一体、彰显爱心公益、助力家政兴农的城乡家政服务链接工程建设,为推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贡献家政力量。

(课题组成员:曾政、张永清、向志虹、杨富兰、俞慧敏)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