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体发展 强化上下联动 加快构建新时代党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成都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全市党校“一盘棋”理念,以县级党校分类建设为抓手,市县联动、统筹推进,充分发挥“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独特价值作用,努力开创新时代党校系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高位谋划顶层设计,全面凝聚分类建设合力。把党校姓党作为根本原则,压紧压实“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一是抓好总体谋划。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市委常委会听取研究党校分类建设工作。以市委名义印发《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搭建分类建设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出台全国首个《县级党校(行政学校)规范运行暂行办法》,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推动县级党校办学质量全面提升。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将分类建设纳入市委党的建设工作目标考核,推动党校工作与党建工作统一部署、谋划和落实。每年召开会议,并以办学质量评估为抓手,以问题清单、调研“回头看”等方式推进建设。三是创新基地建设。依托县级党校创办成都村政学院、城市社区学院、社会组织学院、成都基层党务学院4所特色学院,引领建设宝山村庄发展学院、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5所专业化能力特色培训基地,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党校挂牌运行。
二、系统推进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水平。市委带头示范,区(市)县党委狠抓落实,全市党校系统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格局性变化。一是提档升级办学条件。目前,全市县级党校均具备了独立办学条件,平均校园面积增加了3.3倍,同期总办学规模增加了8.7倍达到5025人,图书馆藏书量增加了2倍。二是全面优化师资队伍。人才引进质量稳步提高,综合实力和整体能级全面提升。县级专职教师编制数增加了141%,现有在岗专职教师264人,硕士及以上占比由46.7%提升至72%。市委党校具有博士学位教研人员占比超60%,构建起名师引领、青蓝传承、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聚力推动特色发展。按照“一地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思路,各县级党校根据自身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确立了“文化自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百年农村改革史”等特色发展方向。都江堰市委党校承办全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会暨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党员教育师资培训班、全国农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训班等示范班次。
三、全面深化统筹联动,着力构建“一盘棋”发展格局。发挥好市委党校“龙头”牵引带动作用,做实结对帮扶、联系指导等工作,加强上下联动和区域协作。一是教研资政常态化协作。全面落实主业主课,市委党校牵头开发一批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通识课程市县共享。将县级党校纳入市委党校研究团队,组织县级党校申报全省党校系统课题212项,立项113项;立项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8项。武侯区委党校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都江堰市委党校编撰的《农村基层干部一线工作法》作为中组部全国基层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二是师资队伍系统化提能。每年举办管理和师资培训班,组织县级党校主题片区、教师风采交流观摩活动。调训60余名教研人员到市委党校跟班学习,开展市县党校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市县两级教师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县级党校10余门课程进入市委党校主体班课堂。三是县级党校紧密化合作。县级党校横向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在课程开发、科研决策咨询、现场教学基地、优质师资等方面加强协同合作,打破区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起“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牢记“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的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的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狠抓各项任务落实,提高党校工作质量,为新时代治蜀兴川、治蓉兴蓉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