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红色资源 坚持特色办学 高质量推动“党校+分院”一体融合发展
近年来,泸州市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省委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暨县级党校分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高位统筹、特色发展、开放合作,充分挖掘四渡赤水红色资源,扎实推进党校和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一体建设、融合发展。
一、坚持高位统筹,深化校院一体融合发展。以理顺体制机制为抓手,既重“形”又重“神”,推动校院“物理结合”催生“化学反应”。一是强化力量统筹。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领导、区县党委书记任副组长的校院建设运营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校院融合发展突出问题,市县高效协同推动思想融合、规划融合、资源融合、机制融合、教研咨融合。二是强化办学统筹。实行校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办学模式,党校校长兼任院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总院选派专职人员和古蔺、叙永县委党校校长兼任副院长,实现校院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三是强化运营统筹。围绕建设全国一流地方党校、一流地方干部学院“双一流”目标,制定出台“双一流”实施方案、擦亮四渡赤水红色教育名片二十条措施,编制总体规划和场景教学等专项规划,推进精品线路一体设计、立校之课一体打造、师资队伍一体培育、信息数据一体共享、培训班次一体组织、宣传推介一体开展,形成相融互促、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
二、坚持优势优先,推动党性教育入脑入心。深挖四渡赤水红色资源,统筹推进课程、师资、场景三位一体,创新探索“攻心式”党性教育机制,入选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党的建设制度微改革“十大典型案例”。一是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课程27门,联合国防大学等开发《从四渡赤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从四渡赤水看大国博弈》等精品课程13门,打造《红色家书诵读》等微党课10门,构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二是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聚焦“研究、阐释、宣讲四渡赤水全国第一”目标,从中央党校等院校聘请专家55名,统筹开展党性教育、红色资源研究,实施干部教育名师工程和红色讲解员提质计划,构建“专家顾问+骨干教师+红色讲解员”的师资体系。三是打造触及灵魂的教学场景。突出“渡”和“奇”两大元素,优化“四渡赤水·奇兵之路”等5条精品教学线路,提升四渡赤水教育馆、石厢子会议旧址、太平渡渡口等现场教学点位15个,开展“重走一次长征路”等“十个一”特色教学活动,利用声、光、电等技术生动重现历史事件、实物实景,增强党性教育穿透力和感染力。
三、坚持开放合作,扩大红色教育品牌效应。立足共建共享,着力构建“院际互通+区域联盟+开放合作”办学体系。一是交流合作促提升。成立泸州市党的创新理论实践研究中心,与国省红军长征研究团队深度合作,开展四渡赤水在四川重要史实、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发掘研究,高规格承办四川第二届长征精神主题论坛——“四渡赤水·泸州论坛”等省级以上学术活动8场,高质量完成《四渡赤水红色资源整合利用研究》等国省科研项目12项。二是联动共建聚合力。持续深化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其他分院合作交流,做大做强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红色教育联盟,主动融入长征精神红色教育培训联盟,拓展开发“四渡赤水川滇黔”跨区域联动教学线路2条,推动师资共享、课题共研、基地共用、班次互派。三是开放办学扩影响。强化校院办学对外宣传推介,先后与北京大学、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中核集团等34家单位签约合作,承接生态环境部、省军区等培训近500期、培训3.3万余人次,校院红色教育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立军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坚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站位,落实“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的重要要求,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实施政治建校、教学精品、科研咨政、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办学保障“六大提升工程”,为推进现代化泸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校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