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坚持人民至上 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下午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指明了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理论创新只有植根群众实践的沃土,才能真正满足社会需要、实践需要、人民需求,进而展现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曾指出:“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人,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阐述了历史发展与人民群众相互关系的重要思想,确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史观,始终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支持和精神力量,作为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向成功的基本经验。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把这一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传承好、坚持好、发展好,让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不竭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生动诠释和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继续走好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相统一,不仅在价值追求上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服务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要在理论创新创造的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在理论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深入挖掘人民智慧、人民探索、人民创造,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并使其上升为理论形态,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实践证明,科学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实践伟力。因此,在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打造一系列反映群众心声、符合群众意愿,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成果,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

实践创新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党之所以可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走向胜利,完成各种政治力量无法完成的任务,坚持科学理论的武装至关重要。在新时代新征程,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使党始终掌握强大的真理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用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与变革,彰显了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在前行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