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指人口总量充裕、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优化、现代化人力资源分布合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发展。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跌破1000万大关,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8亿人,占比达19.8%。如何解决“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问题,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呢?
首先,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及配套措施,积极应对少子化。鼓励生育、改变生育率低的现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多方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才能提升群众的生育意愿。一是调整劳动力的流动性,降低社会生育的压力。对于年轻人,政府应该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增加就业机会,让年轻人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为未来的生活和家庭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全方位生育支持政策。健全从怀孕、分娩、产假到陪护的全方位生育支持政策,例如对孕期保健规定的项目费用实行全免,鼓励经济条件允许的地方提供孕产妇生活补贴,或由企业向孕产妇员工发放补贴。此外,还可以在税收、社保、住房贷款利息等方面给予“二孩”“三孩”家庭相应补贴。三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对发达国家经验的研究,有五个政策效果相对比较好:进行个税的抵扣和经济的补贴;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相关的支出,让大家生得起、养得起,让家庭更加幸福。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要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一是通过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二是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财富积累与合理分配,鼓励家庭、个人建立养老财富储备,稳步增加全社会的养老财富储备。另一方面,注重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一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比如,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让广大老年人都拥有更好社会保障、更多养老服务和更高生活质量。二是聚焦广大老年人在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重点关注失能失智、高龄慢病、生活困难等老人群体的特殊需求。此外,我国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老年人普遍存在独居空巢问题,需要推动城乡养老资源均衡发展,不断加强互助式养老机构建设。
最后,优化人口空间分布。合理的人口分布是指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和经济发展保持均衡,而不是仅指人口疏密状态的算术表现形式。人口分布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推进而发生变化。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生产资料较为丰富的区域聚集更多人口,而生产力较低的区域人口密度较低;另一方面是在一定空间内人口规模应当与经济规模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合理的人口分布应实现人民能较为公平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针对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新趋势,一是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畅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的渠道,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形成城乡劳动力和人才双向流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局面。二是做好人口发展规划,并把人口发展规划落实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决策之中,准确把握我国人口和劳动力流动和再分布的趋势,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更好地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国土空间规划能够推动人口流动并实现人口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合理分布,实现国土空间科学合理的优化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 2023年6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