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低山地区乡村振兴的丰都县油茶产业实践
丰都县紧扣中央部署及市委要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围绕打造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目标,立足山地农业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突出“五化”“四优”,大力推动油茶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支持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强镇,有效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从发展态势看,油茶产业发展已作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产业。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及《关于增强油料供给保障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8号)等文件,明确了油茶产业发展措施及政策。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光山考察脱贫攻坚及油茶园时强调,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2019年11月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动油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完成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200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200万吨,产值达到4000亿元,并积极支持油茶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将油茶产业技术研发纳入国家“十四五”科技计划。市级层面:重庆被列入全国16个油茶重点分布省份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将油茶产业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之一,将南川区大观镇油茶产业作为全市乡村振兴大会现场参观点予以推动;市林业局将丰都、酉阳等8个区县油茶产业发展纳入全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范围予以重点支持。2009年市林业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试行意见》;2015年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办〔2015〕172号);2020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增强油料供给保障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举措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123号)等文件予以推动落实。自去年全市启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来,木本油料已纳入全市未来五年重点任务之一,规划到2025年,新建木本油料基地85万亩,建设初级加工200个,大中型综合加工企业3个,木本油料加工产业园区2个。
(二)从市场需求看,发展油茶产业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外: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以橄榄油作为主要食用油,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已经实现食用油料木本化,西班牙和希腊等国木本食用油料占到本国食用油的80%—90%,油茶作为最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逐年增加,2018年,我国食用油供给3452.7万吨,其中食用植物油约1079.9万吨,占总量的30%,但食用植物油自给率逐年呈下降趋势,市场空间大。市内:市场上食用植物油主要为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等,均属于普通食用植物油,年消费植物油在30万吨以上,而地产植物油只有10万吨左右,仅占消费总量的1/3,自给缺口2/3以上。同时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国内市场茶枯饼每吨售价约2800元、最高达5600元,茶壳的售价达到每吨249元。近几年,茶枯、茶壳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来进行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油茶副产品与茶油产品都具有广阔前景。
(三)从产业效益看,油茶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朝阳产业”。经济效益方面,抚育改造后的油茶林稳产期年亩产茶油可达15—25公斤;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稳产期年亩产茶油可达40公斤以上,按现行市场价格160元/公斤计算,茶油亩均年产值可达6400元。进入盛产期前,林农可通过间作等措施每年获得200-500元/亩的收入;进入盛产期后,每年仅出售油茶鲜果或茶籽等可获得收入3000元/亩左右。此外,每年还可获得茶枯、茶壳等副产品,现价年产值可达300元/亩。生态效益方面,油茶属常绿乔木,四季常青,花大而美,花期主要在10月上旬至12月,正值少花季节,是很好的观赏植物。油茶又是一种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和氟气抗性强,吸收氯气能力也很强。油茶还具有明显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在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营造油茶林,能增加森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发展油茶产业既可提高林地产出,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又能出口创汇,促进林业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利用油茶林很强的观赏效果,可带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建设油茶林基地,扩大油茶加工规模,能为当地群众提供长期就业机会,增加劳务、租金、分红等多种收入,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二、油茶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自然条件方面。丰都县辖区面积2901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7°28'03"—108°12'37"、北纬29°33'18"—30°16'25"之间,是适合油茶生长的亚热带地区,全县从最低到最高处大部分地区均可栽种油茶,适种面积达50万亩以上;土地资源富集,丰都现有耕地面积115万亩,林地250万亩,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可供发展油茶原料林基地,特别是在南岸山区乡镇的土地可利用空间更大。(二)产业基础方面。自2011年以来,全县已累计发展油茶种植3万余亩,其中武平镇发展油茶种植1.3万余亩。油茶种植覆盖武平、龙河、江池、包鸾、三建、许明寺等10余个乡镇,油茶种植覆盖农户约5000余户,其中涉及乡村振兴联系户700余户。(三)群众基础方面。油茶产业示范带动作用显现,2020年全县茶籽产量近100万公斤,实现茶籽销售收入约900万元,其中乡村振兴联系户实现户均增收4000余元,群众对发展油茶的接受度和积极性较高。(四)种植政策方面。油茶属于大宗油料,油茶产业发展受土地属性限制少,耕地、林地均可种植且都能各自享受农业、林业相关配套政策。因此,推动发展油茶产业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和比较优势。
三、油茶产业发展举措及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明确油茶产业发展愿景及目标定位。根据国家及市上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丰都县林地、土地、气候等资源情况,已将丰都油茶产业纳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规划,形成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为依托,以武平镇为示范基地,已初步覆盖县域南岸、北岸部分乡镇。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全力打造油茶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高度重视油茶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油茶种植加工企业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引进科特派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带动性强的油茶种植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大力激发群众发展油茶的内生动力。通过专题会议、现场培训等方式,向群众宣传讲解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群众主动发展油茶产业意愿强烈。四是发挥示范带动,引领全县油茶产业迈上新台阶。成功引进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并成功签约2.6亿元,全面启动万亩油茶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种植大户23家,初步形成“龙头公司引领、种植大户示范、普通群众参与”的油茶发展格局。五是创新组织形式,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大力力推广“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进一步扩大油茶规模化种植,力争在2025年建成油茶种植10万亩产业园。
截至目前,丰都县种植油茶面积3万余亩(其中武平镇1.3万余亩),被纳入重庆市油茶产业重点区县之一。自2021年3月,通过招商洽谈成功引入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重庆五福盈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来,在丰都成立了重庆科特派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万亩油茶示范园区建设,签约投资2.6亿元,建成良种油茶定点苗圃基地1个、5000吨油茶加工厂1个(配套6个鲜果处理厂),并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目前,已完成油茶定点苗圃和加工厂建设、600亩良种油茶示范片栽植。预计到2025年,丰都县油茶产业将实现总投资3.5亿元,年产值10亿元以上,吸引2万余农户参与相关产业发展,户均收入万元左右。
(作者单位:丰都县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