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坚持守正创新 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逻辑

黄 辉

中国式现代化既秉持了世界上诸多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守正”了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如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健全和完善等。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创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内容。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在守正创新方面又有何具体特点和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和重大原则,守正创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守正,就是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动摇;创新,就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新判断、进行新创造、促进新进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守正与创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坚持走正确的道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才能使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而不断创造出新的发展成就。

一、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了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汇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了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与现代化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义模式。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对外殖民血腥掠夺、对内残酷剥削人民的原始积累基础之上的。尽管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断力求“文明化”,但其基本性质没有改变。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生态危机、对外扩张掠夺等,仍然是它的本质规定或所谓“现代化后果”。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它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资本为本的现代化,是少数人富裕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等。

资本主义现代化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它破除了“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话语陷阱,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二、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宽广的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了传统理念与现代价值辩证统一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是不存在的。现代化不是单选题,而是多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从世界历史的坐标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它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依次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已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中国要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必须超越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的模式,就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遵循“并联式”现代化逻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实现工业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协调发展。仅用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就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并不断从现代化的“迟到者”“追赶者”成为“开拓者”“引领者”。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并非只有华山一条路。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遵循客观规律,走好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

三、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的理论逻辑

在国土面积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差异悬殊的超大规模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世界性难题、世纪性考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不超过10亿。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人口也不过3亿左右,不及中国的1/4。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入现代化行列,显然其影响是世界性的、变革是历史性的。

从世界现代化进程来看,超大规模的中国式现代化会带来两个层面的世界影响:一是“权力转移”。西方国家率先开启现代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历史,也重构了世界秩序。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力量对比与发展趋势。二是“中国贡献”。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强调: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等作出巨大贡献。进入新时代,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也以独特的现代化模式在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世界性难题中,不断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坚持了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辩证统一的行动逻辑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五个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色;“三个坚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根本所在”是指,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任何时候都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在运用和指导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

其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表明,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推进了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全面领导也是新时代我国各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定盘星和根本保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历史前列,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再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越走越宽广。

守正不是“守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守正中把稳舵盘、保持航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扬帆远航。  

实践在不断发展,理论创新没有止境。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守正创新始终是我们要遵循的根本逻辑。以守正创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然结论。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哲学部原主任、 教授)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3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