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巡视巡察的几个问题
一、巡视巡察是什么
据《辞海》解释:“巡”,即“往来视察”;“视”,就是“看,审察”;“察”,即“观察,仔细看”。巡视巡察字面意思差不多,都有“往来视察,边走边看”之意。中央和省一级叫巡视,监督的内容比较宏观,重在以上看下“审察”。省以下叫巡察,是巡视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制度安排。巡察的监督内容比较具体,需要走近“仔细观察”。巡视巡察古已有之。从三皇五帝的巡狩、秦始皇的东巡,到汉朝的六条问事、十三刺史,再到唐宋元明清,一直都有巡视,后来和监察御史制度不断融合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注意吸收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有益经验,逐步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巡视制度。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后,党中央对巡视进行了革命性改造,从政治高度赋予巡视工作新的内涵,明确巡视巡察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并在2020年12月中办《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中,正式以党内制度文件的形式将政治巡视巡察这一概念固化下来。
(一)巡视巡察是党自我革命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修改的党章专列一条写巡视巡察,意味着巡视巡察制度已经作为党的一个组织制度,放在党内根本大法里确立下来。巡视巡察作为党自我革命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在给出“第二个答案”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通过自我革命和人民监督,破解了党如何长期执政这个世界难题。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后的巡视巡察已经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是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全面监督的重要抓手,它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彰显了独特作用。
(二)巡视巡察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目标任务,要求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处于重要位置。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主导性的监督。而巡视巡察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党组)直接组织开展的党内监督,具有政治性、权威性、主动性、深入性、融合性等特点,是贯通党内监督的重要平台和衔接国家监督的重要纽带。通过巡视巡察的撬动效应,可以把方方面面的监督力量凝聚起来、有机贯通、形成合力。
(三)巡视巡察是政治监督而不是业务检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本质上是政治监督。政治的本质是政权,自政党政治出现以来,一个政党只有掌握了政权,它的宗旨理念和执政目标才能付诸于实践,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能够全面落实,巡视巡察制度安排即是具体的保障措施之一。这就决定了巡视巡察不同于一般性的业务检查和工作督查,它是为确保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存在的。
二、巡视巡察干什么
(一)“两个维护”是巡视巡察的根本任务。对于拥有98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如果没有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这个党会成为一盘散沙。巡视巡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查找被巡党组织在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上存在的偏差,督促其以履职担当尽责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巡视来讲,看“两个维护”就是看“四个落实”,即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情况、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情况、落实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情况。
(二)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是巡视巡察的首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就是要发现和反映问题,发现问题是巡视监督的首要职责、基本职责,要始终把发现问题作为巡视的主要任务。要聚焦行业领域的主责主业,每轮巡视巡察对象不同,监督检查的职能责任也就不同,主要盯住它“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要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矛盾,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时期腐败所反映的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问题看责任、透过业务看政治,做到见人见事见问题见责任。要聚焦“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盯住权力和责任。中央巡视工作规划专门对加强“一把手”的监督作出规定,我们研究制定了“一把手”巡视了解情况汇总工作指引,经过省委第二轮巡视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果巡完一个地区、单位,连反映最突出的问题都没有发现,也没有推动解决,群众就会失望。这种失望会影响上级党组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甚至影响党中央的权威和信用。
(三)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是巡视巡察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既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要用好这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既要发现问题,也要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发挥震慑遏制治本作用。巡视期间,我们注重教育引导被巡视党组织树立“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理念,强化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反映情况,自觉深入地查找问题,边巡边改解决问题,把接受监督的过程变成找差距、补短板、凝共识、促发展的过程。坚持省委巡视现场工作结束前与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沟通有关情况,对重大、复杂问题听取意见建议,达成共识。巡视反馈后,通过巡视整改倒逼被巡视党组织理顺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制度体系,进而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三、巡视巡察由谁干
党章和巡视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开展巡视巡察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党委(党组)。巡视工作条例规定的三条原则,第一条就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一是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巡视巡察是党委(党组)直接组织开展的监督。作为党委(党组)书记,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把巡察作为“书记工程”,作为分内要务和应尽之责,切实抓在手上,真抓实干、抓出成效。党委(党组)班子其他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结合分管领域和部门职能职责,做好信息情况通报、人员力量支持、提供专业协助等工作,认真督促抓好巡察整改落实。
二是巡视巡察机构履行组织实施责任。以省委巡视机构为例,巡视机构是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巡视办、巡视组的统称,其中,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是省委主抓巡视工作的组织机构,在省委和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省委巡视工作。省纪委书记作为领导小组组长,以省委常委身份负责组织实施省委巡视工作,承担领导小组主要责任人责任;省委组织部部长是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其他成员由纪委和组织部的领导同志担任。我省的巡察机构由同级党委书记担任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纪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巡视巡察办是同级党委的工作部门,设在同级纪委,承担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巡视巡察组承担巡视巡察任务,向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是纪委监委机关和组织部履行协助责任。同级纪委监委机关和组织部是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从头至尾都要参与巡视巡察工作。在制定巡视巡察年度工作计划时,纪委监委机关和组织部要提出巡视巡察对象建议名单和监督重点参考;巡视巡察任务确定后,要负责派员参加巡视巡察;巡视巡察进驻前,要向巡视巡察组提供相关材料、介绍有关情况;巡视巡察进驻后,要协助深入了解有关情况、视情派员提前介入了解有关问题、会商研判重要线索;巡视巡察结束后,要参与听取巡视巡察情况汇报,派员参加巡视巡察反馈、列席被巡视巡察党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处置巡视巡察移交问题线索和信访反映等。
四是相关部门履行支持责任。巡视巡察是党委的工作,是大家的事。纪检监察机构主要做好巡前情况通报、纪检监察干部抽调,巡中沟通会商、工作支持,巡后处置问题线索、强化整改日常监督等工作。组织部门主要做好人员抽调、信息互通、整改日常监督等工作,并把组织工作和巡视巡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用好巡视巡察成果。宣传、统战、政法、审计、财政、信访、统计、国资、教育工委等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供相关情况、提供政策咨询、给予专业支持、督促相关领域问题整改。
五是被巡视巡察党组织履行配合责任。巡视巡察工作要发挥“两个积极性”,一个是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另一个是推动整改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只有两个积极性都有了,最终才能落实“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目标。巡视巡察和被巡视巡察的关系不是“对手”关系而是同题共答的关系。
六是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巡中注重拓展群众参与巡视监督的渠道,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现问题。我们从省委第二轮巡视开始启用“四川码上巡”管理系统,实现微信“扫一扫”就能反映问题,使群众参与巡视监督更加便捷,较省委第一轮巡视,信访举报量增长了2.6倍。巡后强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通过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巡视权威性,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